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秦商人秦论访问吴国是在黄武五年,那时吴都不在建业(南京),而在武昌(今鄂州);当时吴国王孙权接见他正是在吴都武昌。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往鄂州,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可是,历史上的江夏、武昌、鄂州,与今武汉市武昌区这一地名曾多次易置和重叠,以致今之读者、诠释者多将其地望混淆,难免张冠李戴。该文意在重新检索,将李白作于鄂州的8篇诗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1):F0003-F0003
张祝南(1883—1966)字肖鹄,以字行,湖北武昌(今鄂州)人。15岁在家乡开馆训蒙,20岁中秀才。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学堂,常从同学牟鸿勋处获得《民报》秘密阅读,萌生革命思想。1911年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办《中华民国公报》,任副主笔.负责社论.曾发表《说反清》、《中华民国大总统当推孙逸仙论》及檄文等,审定本雀、外省新闻,兼任军政府内务部总务科副科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0)
鄂州,依水而兴,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等100多个湖泊似碧珠镶嵌其中。三国时期,孙权在这里开创了"以武而昌"的一代霸业。"古今两武昌,源远又流长",鄂州注定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鄂州与武汉相距50公里,地处武汉"1 8"城市圈中核心层。如果以武汉为中心,把其他的8座城市比作8颗行星的话,鄂州是离得最近的一颗。融入"大武  相似文献   

5.
彭翊(生卒年不详),字仲山,清朝长洲(今广东番禺县东)人,先人彭定求、彭启丰都是清代名士。他幼承家学,工画花卉,擅长隶书,诗文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6.
张晓震 《教育》2008,(4):33-33
鄂州,依水而兴,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等100多个湖泊似碧珠镶嵌其中。三国时期,孙权在这里开创了“以武而昌”的一代霸业。“古今两武昌,源远又流长”,鄂州注定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鄂州与武汉相距50公里,地处武汉“1+8”城市圈中核心层。如果以武汉为中心,把其他的8座城市比作8颗行星的话,鄂州是离得最近的一颗。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与寓居江南武昌车湖的王文甫兄弟相过殆百数,这在苏东坡交往的朋友圈里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王文甫兄弟为何从西蜀嘉州犍为迁徙到鄂州武昌,苏东坡不便明说,故在相关的诗文中采用了曲笔的方式分别记述。王文甫与苏东坡交往时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其长兄王齐雄有二子,分别是王天常与王天麟,父子三人皆寓居武昌城内,不住车湖。苏东坡与王氏兄弟相识于落难之时,情谊深厚,故苏东坡终其一生,从未将王氏兄弟忘怀。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书法诗词鉴赏》(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水调歌头·游泳》,编者《注释》【3】:"武昌:武汉三镇之一。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说,三国吴嗣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引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是‘才到长沙,又来到武昌’的形象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武昌(现鄂州)吴王城和武昌宫的遗址的确切位置,历来多有舛讹。经作者实地踏勘,纠正了包括《县志》在内的文献记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辛亥学人《中华民国公报》副主笔 张祝南(肖鹄) 张祝南(1883-1966)字肖鹄,以字行,湖北武昌(今鄂州)人。15岁在家乡开馆训蒙,20岁中秀才。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学堂,常从同学牟鸿勋处获得《民报》秘密阅读,萌生革命思想。1911年加入共进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办《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正>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注释】1.鄂州:今湖北省武昌。2.南楼:在武昌蛇山顶。3.四顾:向四周望去。4.凭栏:靠着栏杆。5.十里:形容水面辽阔。6.芰荷:菱花和荷花。7.一味凉:一片凉意。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改版后的“六朝研究”栏目推出以来,作为主持人,我一直把握着这样的选文、约稿原则:“六朝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长期定都今南京、短期迁都今鄂州与江陵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所以如此,是考虑到诸多因素的结果:六朝在时间上是一个基本连续的单元,西晋的  相似文献   

13.
周孚,字信道,号蠹斋,南宋诗人。先世济北(今属山东)人,乃军将世家,后避乱寓居丹徒(今属江苏)。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四年卒丁官,年四十三。有诗文集《蠹斋先生钳刀编》30卷,其中存诗14卷约370余首。木集陈珙序称其“始刻意于诗,以后山为法,其后由陈而黄,由黄而杜,属思高远,炼句精稳,少而工,壮而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名著《西游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向初中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中的第一部书。《大闹天宫》选自《西游记》第五回。题目是后加的。作者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出生在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少年时候“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可是到43岁才补上岁贡生。他性格倔强,“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后因母老家贫,就任长兴县丞,“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他对现实有着深深的不满,…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黄州赤壁说"在史料论证方面占了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有必要为"黄州赤壁说"澄清两个问题:曹操是否从江陵出发,华容道是不是鄂州的华容。依据"官渡之战"命名规则,邾城附近的赤壁有资格担起"赤壁之战"大名。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今黄州赤壁和团风镇,曹操不会向北逃跑,他必须走华容道(今湖北省潜江市境内),他必须奔赴江陵,因为江陵城关系到五个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7,(4):F0003-F0004
①②武昌古城起义门华中重镇湖北武昌,历史悠久,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武昌之名缘起于三国孙权时,首次建武昌郡,治武昌县(时在今湖北鄂州),一度迁都于此,寓"因武而昌"之意。隋开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次将新发现的张裕钊及族人书法、诗文作品披露于世,并根据“张体”书法、张氏谱牒及有关文史资料进行了研究考证,认定新发现的诗文书法作品系张裕钊及族人真迹。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张学”和鄂州地域文化增补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今”(节选)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吉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  相似文献   

19.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其实并非是一位诗文成就斐然的文学家,而是一名追求"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学术大师。他的"蜀学"具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1)崇尚理性务实的精神;(2)审时度势、圆融灵活的治学态度;(3)不拘一格寻求弘"道"的方式。苏洵的"蜀学",对我国学术文化的构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按年龄来推,此时作者已41岁,属不惑之年。在那个壮志难酬、社会动乱、官场腐败的年代,他认清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进而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定位价值取向。于是,他弃官回乡,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在此时间里,他所作的诗文多以农村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来抒发作者的丰富情感。其中,《归园田居》(其三)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