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民族统一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德国统一的最后阶段,沙皇俄国无可奈何地采取了有利于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中立”态度,客观上为俾士麦统一德国造成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一向横蛮干涉、破坏德国统一的沙皇俄国,为什么在俾士麦统一德国时期对德策略发生转变?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分析。德国的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1864年的丹麦战争是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一步。在这场战争中,欧州列强从维护波罗的海的均势出发,对于普奥发动对丹麦的战争当然是不欢迎的。但是,  相似文献   

2.
对于俾斯麦在1864—1871年先后组织和发动的“三次战争”: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不应贬之为“王朝战争”。总的来说,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革命的战争,对德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普奥战争作为德意志邦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它是德意志民族战争的一个阶段,一场“兄弟阋墙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利用灵活的多边外交政策,孤立奥地利,消除它国结盟的噩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北德意志联邦成立的年代究竟是1866年还是1867年?(福建吴各周) 答:北德意志联邦成立的正确年代是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是在普鲁士控制下由美因河以北德意志诸邦组成的。存在时间是从1867至1871年。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亦名“七星期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乘着得胜的机会,于1866年九月二十日下令并吞了四个在战争中曾经支持过奥地利的德意志邦(法兰克福自由城,纳萨公国,黑森——卡斯尔侯国,汉诺威王国),因之普鲁士的领土增加了两万七千余平方英里,人口约增加了五百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并非偶然,而是唯一可能成功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普鲁士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在德意志邦中最为强大,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其外交政策极其成功,所以它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6.
俾斯麦在担任普鲁士首相时期,运用了一系列高超的外交策略,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国家的最终统一。与此同时,意大利也通过阶段性的努力实现了统一。虽然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关系对欧洲大陆整体国际形势的影响与其它列强相较稍显微弱,但对于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而言还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伦茨是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代表,他运用兰克史观对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创建史进行了研究。在伦茨的解读下,俾斯麦控制了民族运动而将德意志民族国家置于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伦茨论断19世纪德意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制宪的方式而是参照列强政治角逐。在既有的德意志邦联的框架中,普奥之间的竞逐是无法避免的。在19世纪50到60年代发生的邦联改革争议是普奥战争缘由,争议的责任在于奥地利的政策。俾斯麦制定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依据其处理德意志邦联改革争议考虑。他以联邦制民族国家的形式构建帝国符合兰克学派对德意志问题的解读。总体而言,俾斯麦转化政治革命中的民族主权原则以服膺于普鲁士的欧洲列强政策,在这一意义上,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外交行动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国。  相似文献   

8.
一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被誉为爱国主义名篇。都德经历了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当时还被征召入伍。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并为着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向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屡战屡败,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决战,法  相似文献   

9.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图画说明: 图①《截肢手术》反映的是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躺在床上的病人是丹麦国王,他正被迫接受左下肢被截断的不幸结局,左下肢象征丹麦控制下的德意志地区——霍尔施坦和施勒斯维希。病床左边一手挥锯、一手按住丹麦国王左下肢的是普鲁士医生,站在病床右边的是奥地利医生,象征着普、奥联合击败丹麦。最右边有一个工具盒,  相似文献   

11.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82-83
<正>1871年、1990年德国的两次统一不仅是德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比较两次统一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统一后的德国历史进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各邦、各阶级力量的分析、对比,以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说明当时统一德国条件的成熟,而最后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完成也是当时唯一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近代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普鲁士单纯的领土扩张,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波兰地处丰饶的波德大平原,曾经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在1918年,废除了沙皇与普奥两帝国签暑的瓜分波兰条约。波兰在1795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70页 :“190 0年夏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这里的“奥”是“奥地利”还是“奥匈帝国”呢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 ,进行的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 ,1867年奥地利接受匈牙利自由主义贵族提出的方案 ,同意匈牙利设立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 ,组成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到 1918年 ,一战结束 ,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分立。可见 ,这里的“奥”应是“奥匈帝国”而不是“奥地利”。奥地利与奥匈帝国$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萍  相似文献   

16.
普法战争中的俾斯麦蔡秉颀1862年,正当德意志经济发展把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时,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的政治抱负是由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在当时能够和普鲁士争夺领导权的只有奥地利,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排除于德意志以外,成为统一成败的关键。但这一任务是...  相似文献   

17.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大元王朝。他积极采用儒家文化治理本国领地,但仍旧保留着蒙古民族崇尚武力。征服四方的雄心。元朝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对安南就发动了三次战争,另外还有三次战争由于各种原因而搁浅。本文就两国之间的战争的原因,经过,结局以及影响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晋 《教育与职业》2007,(25):98-101
受命于危难之际 柏林洪堡大学是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开办的. 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败北,被迫向法国割地赔款.普鲁士两所重要的大学--耶拿和哈勒大学,也因为战争的失败而被拿破仑关闭.  相似文献   

20.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