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对纳兰性德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惨痛而刻骨铭心的初恋,愧疚而痛彻心扉的卢氏,可人而才华横溢的沈婉。与他有过姻缘的女人给予他的情感体验,都参与了词的创作,影响了纳兰性德审美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纳兰词多为有关男女爱情之作,这些词既抒发了相爱的喜悦,也吐露了失恋的痛苦:既倾诉了深切的思念,又表现了伤心的回忆。根据有关资料考其本事,则与纳兰有关的女子实有数人之多。其词作中甲词关于甲女子,乙词关于乙女子。不知底细者经常把不同女子视为同一女子,则贻误大矣。 纳兰性德二十岁(康熙十三年)成婚,娶妻卢氏。婚后才三年(康熙十六年),卢氏以病死。继娶官氏为妻。关于卢氏和官氏,记载确实,并无异词。一直疑而不决的是纳兰的情人中是否有一入宫女子和他的姬妾中是否有沈宛其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纳兰的身世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的不同词作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理念,并借助纳兰性德的词作深刻剖析了纳兰性德性格形成原因。纳兰性德作为一个贵族公子,本该是极尽乐事终其一生,但其词中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却极尽哀婉凄艳,这与纳兰性德显贵身份十分不符,纳兰词中处处洋溢着纳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情况的无能为力和深刻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5.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宋培效纳兰的同年生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这样称道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我们从纳兰众多的爱情篇章(包括恋情...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渗透着“悼亡”与“自悼”两种情结“悼亡”是对亡妻卢氏的深切悼念;“自悼”是自伤漂泊的身世,苍凉的命运。这些与词人的个性气质、家世生平、时代环境密不可分,正所谓“闲坐悲君亦自悲。”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悼亡词试论宋培效卢氏18岁嫁给纳兰,21岁病逝。8年后,纳兰国“寒疾”也过早地离开人世。从纳兰的作品我们推知,他们的夫妻生活是幸福和美的,因而更显出3年夫妇生活的短暂和难得。纳兰对卢氏的美貌和多情深为感念,难以忘怀。妻子逝世后的8年时间里,纳...  相似文献   

8.
在词史上,纳兰性德的边塞词独具魅力。作为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充满北方民族风情。受汉族文化影响,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在壮阔的境界中融入清新婉怨的情思,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在边塞词坛上独树一帜。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又让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带有浓郁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梦的意象在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皇帝宠臣、权相之子的他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纳兰性德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渗透着“悼亡”与“自悼”两种情结:“悼亡”是对亡妻卢氏的深切悼忿;“自悼”是自伤漂泊的身世,苍凉的命运。这些与词人的个性气质、家世生平、时代环境密不可分,正所谓:“闲坐悲君亦自悲。”  相似文献   

12.
李煜和纳兰性德是词史上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初开词之风气,一个在词渐衰时使之中兴,他们两个都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都在各自的时代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以白描为主,李煜长于精炼概括,而纳兰性德则长于委婉细致。与纳兰性德相比,李煜愁情词的境界更为深厚。两人都缘情写词,但李煜多是直抒胸臆之作,纳兰性德较为委婉含蓄。李煜和纳兰性德用自然真诚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愁情词,这些成为响彻在词的历史天空中的绝妙好音。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重在分析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即纳兰词意境的空灵与充实。宗白华说:“空灵与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本文从宗白华先生提出的这个美学理论切入,研究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的比较研究,论述了纳兰性德词的“哀感顽艳”的总体风格,同时,纳兰词又不失雄浑豪放,词中处处体现了一位赤子的率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康熙帝之惠妃与纳兰性德的婚前恋人刘德鸿“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语)。从纳兰性德对异性柔情似水、痴情如缕的性格特征和他所写的大量一往情深,两心相悦的爱情诗词来看,他无疑是自由婚姻的热烈追求者,在与卢氏结婚前,即有过情意缠绵,...  相似文献   

16.
与纳兰性德本人的身世、经历、个性相关,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营构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它主要由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和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三个方面汇聚而成。这三者浑然一体,统一在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纳兰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但咏物词也别具一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更能体现纳兰性德的壮志未酬的人生理想和他闲云野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论纳兰性德的思想轨迹(上续)刘德鸿三、向汉人学习的历史记录我们将纳兰性德的札记结集《渌水亭杂识》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对比参看,就不难发现顾炎武所标揭的"博学于文"的主张和"明道"、"救世"的著作宗旨及其写作方法对纳兰性德的影响。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学识渊...  相似文献   

19.
王晋 《华章》2013,(31)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研究从纳兰重比兴的词学思想出发,着笔于咏物词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方式以及托物言志与比兴的关系,从而诠释出纳兰性德寄托在所咏之物上的饱满情绪与感慨,窥见其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心灵写照。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历来因其凄婉的词风而为人所欣赏,因此对于纳兰性德的认识也多以他的词作为依据。其实纳兰性德作于三藩战乱时期的杂识类文体的代表作《渌水亭杂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他深刻的入世思想,大致包括了为君者、为臣者和相关国政等三个方面。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