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现在开始     
"你长大了干什么?"遇到过别人向你提这个问题吧?你的回答可能是:我长大了当老师,我长大了当医生、科学家或律师…… "那么你要怎样去实现你的理想呢?"别人接下来的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相似文献   

2.
漂亮的含义     
早上,尤若晨的妈妈把我拉到一边生气地说:“若晨哭着不肯来,因为朱子淳昨天说她不漂亮。”望着若晨妈妈生气的样子,我连忙安慰道:“你先上班去,我一会儿了解一下情况再说。”吃过早饭,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怎样的孩子最漂亮?”“衣服很干净的孩子最漂亮”“脸洗得很干净的孩子最漂亮”“会自己穿衣服的孩子最漂亮”“会帮妈妈干活的孩子最漂亮”……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漂亮”的含义,这令我颇感意外,因为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说:“长得好看的就是漂亮”。在孩子的眼里,漂亮就是干净、整洁、勤劳。我特别留意了尤若晨,发现她的头发乱…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     
说起来你也许会觉得好笑,我小时侯很羡慕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孩子,更羡慕他们有一个好的父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也曾向父母透露过这层意思,他们听后,报之淡淡的一笑。因此,我竟常常耿耿于怀。冬天来了,同学们都穿上了  相似文献   

4.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5.
安扬 《家长》2013,(7):14-15
一、要想培养出有理想的孩子,家长该做哪些事?1.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孩子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你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和打算?"等等。在观看电视、电影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借机问孩子:"你觉得这位模范人物怎么样?""这个英雄豪杰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父母还可以与老师  相似文献   

6.
何捷 《中国教师》2010,(10):47-47
<正>意外地发现,许多学生回到家,父母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今天你过得好吗"。我自己做了父母后,虽然孩子才上幼儿园,但每天也很自然地询问:"今天你过得好吗?"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句  相似文献   

7.
润物细无声     
说起来你也许会觉得好笑,我小时候很羡慕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孩子,更羡慕他们有一对好父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也曾向父母透露过这层意思,他们听后,随之回答的只是淡淡的一笑。因此,我常常耿耿于怀,心想:我长大了一定要挣好多好多的钱,满足自己的消费,养活父母。我还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到时我给你们钱时,看你们怎么接。那年冬天,同学们都穿上了新的滑雪衫、新的棉袄,可我还是穿着已穿了三年的旧棉袄,心里很不高兴,又不好向父母要,只好把这种愿望埋在心底。爸爸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没过几天,就给我买了件新的滑雪衫。当时我真想搂着爸爸大…  相似文献   

8.
3“在老师的眼里 ,你们都是漂亮的 !”  有一次 ,我听一位颇有影响的老师的课。课上得不错 ,可见他教学功底的深厚。惟有一个提问 ,成了这节课一处不可原谅的败笔。  老师提问题时指着后面的孩子说 :“这个问题 ,请后面那位漂亮的女同学回答。”  听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投去目光 ,在孩子们中寻找那个“漂亮”的女孩子。  一个女孩子站了起来 ,正欲开口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连忙用手势制止了她 :“你不是最漂亮的 ,我指的是你后面穿粉红衣服的那位女同学。”  这个站起来的女孩子羞愧得无地自容 ,满面通红地坐下 ,趴在书桌…  相似文献   

9.
写给弟弟     
你终于来到这个世界, 我望着你小小的手和脚, 感觉你实在是漂亮极了。我曾是父母惟一的宝贝,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漂亮的、被宠坏的孩子,我有时仍会感觉孤单。所以,妈妈怀孕的消息让我一阵狂喜。我想像你和我有着相似的容貌,无比可爱,我  相似文献   

10.
牵住小手     
“你与学生牵过手吗?你多久没跟自己的孩子牵手了?”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教师和父母的我们会如何回答呢?恐怕很多人都会跟我从前的回答一样:“最后一次跟孩子牵手还是他六岁那年,哦,不,好像是五岁……跟学生嘛!好像从来没牵过手,老师是教课的,与跟学生牵手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从哪里来的?"宝宝在不同年龄段提出这个问题,他想知道的答案可不一样。父母该如何回答?这可是考验智慧与勇气的时刻!回答这个问题,会让父母感到棘手。因为这个问题会被宝宝在不同年龄段屡屡提及,可父母并不清楚宝宝问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能够让自己不尴尬。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永远用开放的状态去陪伴孩子  相似文献   

12.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3.
常有些青年教师捧着教材来咨询:“这篇课文要怎样讲才深才透?”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简要回答是:作为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透,但不等于也要求我们的学生6~12岁的孩子,也要懂深懂透。也许大家对我的回答会感到茫然。于是,我想做如下解说。一是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培根曾说过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 ,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培根这句话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 :孩子爱提问正是对周围事物反映灵敏、善于思考的表现。确实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难听到孩子向成人提出的看来是幼稚可笑的问题。如“为什么眼睛可以看到东西?”“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如何去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帮助孩子打开求知的窗户 ,对父母来说 ,这确是一门艺术。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 ,掌握好回答孩子提问的艺术。首先 ,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因为每一…  相似文献   

15.
刘艳 《家庭教育》2006,(11X):52-53
孩子属于谁?当向我们的家长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也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养的,自然是属于我们的,不然,孩子还属于谁?”在我国,父母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会忙着帮孩子解决这个,处理那个,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那样做。但如果我们问美国家长同样的一个问题,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于是美国的家长会抱着宽容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尝试,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个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我最常被这个年龄段父母问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怎么和孩子交流才更好?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游戏。糟了,孩子静悄悄的,必定是在“作妖”。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让父母“崩溃”的瞬间。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哎,我的孩子不笨,挺有小聪明的,就是不肯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呢?是教育方法问题,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今天,4位父母对这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也许能给正为这个问题苦恼着的父母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儿童教育专家把父母按其教育孩子的惯用方法分成以下三类:解释型、命令型和非干预型。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对你说:这个菜真难吃!你会怎么回答孩子? 解释型的父母说:这个菜很有营养,吃了它……命令型的父母会说:哪里来的这么多话,快吃!非干预型的父母会说;真的?让我尝一尝。  相似文献   

19.
教语文多年,经常有家长领着孩子来询问语文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讲,都能当场做出解答。但这回,当邻居领着刚上初一不久的孩子来问我时,我却为难起来,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他为何辍学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20):24-24
这一天,我突然听说亚坤辍学回家了。我立即去他家,亚坤却躲开了。他的父母无奈地说,劝了他多次,亚坤是个倔性子,硬是不上,实在没办法,不知道这孩子哪里出了问题。第二次家访时,亚坤正往外走,他见到我很惊讶。他的父母不在家。我开门见山地说:“亚坤,你的父母很支持你上学。你辍学父母也很伤心,你知道吗?”“知道!”亚坤大声地回答。“你一定要这样吗?你其实很有潜力,为什么一定要辍学呢?”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