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大部分字数不多,记事也很简洁,但也有部分铭文具备了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使得整个文章增色不少,而更有详细记载周王新册命诸侯的铭文,既记叙了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又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家族观念的出现,又标志着一种新的历史意识的诞生。这些特点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王洋 《文教资料》2010,(22):93-94
先秦是中国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军事制度在军队领导权、兵种及兵役制度等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军事制度与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的密切联系,同时社会政治形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军事制度、战争规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草创时期广泛地任用文官参与军事,因为文官更有战略意识,更忠诚,不乏将才。文官参与军事使朱元璋有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改善了军队作风,加强了军队控制,巩固了根据地。在当时用文官参与军事是朱元璋独有的治军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儒学发展史上,荀子比较重视军事研究,对战争、战争指导和军队建设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禁暴除害”、“隆礼贵义”的战争观和“以仁为本”、“以德兼人”的战争指导原则,以及“仁人之兵”、“天下之将”的军队建设思想,从而构成完整的军事理论,为先秦儒学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天道观、政治理念、君臣观念等方面。其军事观念主要见于《鹖冠子》《文子》《黄帝四经》和《淮南子·兵略训》等尚未获得应有关注的先秦黄老之学文献中,主要表现在:从出兵原则、战争性质和战争守则等方面对战争的认识;从以退为进、以谋略制敌出发,强调以柔取胜,构成了系统的以柔弱胜刚强为特色的用兵之道;在政治与军事关系认识方面,主张"兵之胜败皆在于政",较为客观全面并充满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6.
管仲不仅是春秋时期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军事家,其在如何对待战争及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如何取得战争的最后的胜利及战争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运用的军事思想,不仅在当时为为齐国的强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军事思想的前瞻性在中外军事发展史上产生着较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军队建设也具有着较强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周王朝的观念以"周亡"的形式萌生于两周之际。东周时期兴起的"周衰"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王朝观念的进展造成了困境,但也促使了其认知的多元化。在"周亡"与"周衰"的对垒中,西周王朝观念终以三代历史反思与王朝历史叙事的方式成熟于春秋战国之时。虽然如此,先秦时期的"西周"一词只有周族、西方、王城与西周国四层含义,并不指代镐京,更无西周王朝的意味。"西周"语词与王朝观念的重合,盖始于汉代。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六册《曹刿论战》和第五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篇著作,都是先秦时的散文,都论述了战争,而值得深思的是两文都蕴含了一种“取信于民、以民为本”的军事思想。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分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中,一些有识之士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懂得了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得到  相似文献   

9.
1645年1-2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新模范军法案》。这项著名的法案确定对国会军队实行改组,建立一支有统一领导的,由国会直接拔款维持的正规化军队--新模范军。中世纪以来,英国只是在战争时期才召集贵族领地的义勇队,建立临时的军  相似文献   

10.
更新集中兵力观念集中兵力须由过去注重数量的集中转变为重质量的集中,尤需强调火力的集中。更新空间和时间观念军事高科技的发展所导致的战场空间的拓展战争时间进程的加快,决定了军事战略思维主必须重新审视时空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环境条件,而正确把握和自觉运用时空变化的发展规律,大限度地利用时空环境。更新作战目标观念军事战略思维对作战目标的选择必须首先向敌方的指挥中枢、信息系统和推毁敌方的息能力,而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则被置于次地位。更新作战实力评估观念机械化战争那种仅以军队数量规模来评价作实力的观念已不合时宜。准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军事劳动中的军事人力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军事劳动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劳动的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事劳动结构必然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现代意义上的军事劳动使军事人力资本在国家安全产品生产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军事劳动领域中最重要的资本,它影响着军事劳动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军事劳动成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会通战场与商场的战争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是最为接近"天人一理"理论体系标准的力学经典,孙子会通"天道(自然规律)"、"人道(社会规律)",描述了"形"、"势"和"虚实"这三个力学范畴,以在这三个范畴中产生的若干原理与推理来阐释战争现象,归纳战争行为;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前提(凝聚力),三个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来予以概括。商战与战争都处于"角力场",同样处处彰显着"角力"的特质,可以通过其"凝聚力"如何会通于经营学及现代管理,"三要素"如何会通经营决策、企业攻防、危机管理的示范性概述,说明孙子兵法能会通战场与商场,亦可成为中外企业家经营学宝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考试创始于唐代。唐代的武举考试重技勇,轻兵略,于兵法不甚重视。宋代设武学,《孙子兵法》等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金、明、清各朝继续宋朝的武举考试制度,多有更张,《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军事网游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军事教育手段的优缺点、结合学员的心理特点,总结出适用于军事教育的军事网游的关键特征,并提出了如何把军事网游和军事教育结合起来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军事教育的先进经验,是推进我军院校军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西点军校的军事教育注重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在目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齐国大地军事家辈出,兵法著作内容宏富,孙武生长于泱泱大国的古老齐国,齐国是中国的兵学发源地,先秦的主要兵书出自齐地,孙武的兵学思想上承源远流长的齐国兵学传统流脉,深深承受于地域文明滋养,深深打上了齐文化的印痕。在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从姜尚到孙武再到其后的孙膑,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一脉相承的齐国兵学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19.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如何集兵应战,是所有国家统治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略述汉代的兵和兵役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兵,是指战士,然而在汉代,作为军队基本要素和基础构成的战士,主要不用“兵”来名之。“兵”字在当时主要的含义是指武器,当时多用的名称是“士”或“卒”,如:“战士”、“甲士”、“介士”、“卫士”、“骑士”、“楼船士”;“士卒”、“吏卒”、“甲卒”、“县卒”、“戍卒”、“卫卒”、“正卒”、“更卒”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士卒”和“吏卒”。以“兵”指称战士个体,则比较少,而且往往是与“士”或“卒”相连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要求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 ,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