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临终时曾对他的儿子刘禅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也应“勿以错小而容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工程师设计一座桥梁,如果他在图纸上差之毫厘,在建桥时就会“谬以千里”。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是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设计出一点差错的。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细节常在不经意中被忽视,往往教师自身尚未察觉,但在别人尤其是家长看来却是不小的问题,并因之而影响对教师的评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要说:细节虽小,但马虎不得———勿以其小而不为。总结这几年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教师因细节方面的大意而导致的失误大致有以下三种:一、口误也就是口头上的失误,主要指读音上,如:幼儿姓名、某个字词的普通话读法、英语读法等。曾听到一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幼儿园的老师真没水平,连孩子的名字都读错。”仔细一问…  相似文献   

3.
本期“问题研讨”提供的案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让学生思考把火柴盒放在桌面上所占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在汇报火柴盒的长时,有的学生说是5.7厘米,有的说是5.8厘米,争执不下。通过学生举手,教师发现多数学生测得的结果是5.8厘米,于是便说:少数服从多数,火柴盒的长就是5.8厘米。面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结果,教师简单地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判定是非,是不合适的。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相似文献   

4.
最近下乡看了一些学校 ,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教师。所到之处欣喜地发现 ,从城市到乡村 ,我省不少中小学校都在红红火火地开展“做好操 ,写好字 ,扫好地 ,唱好歌”的“四好”活动。“做好操 ,写好字 ,扫好地 ,唱好歌”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具体的内容 ,是两年前由有关领导提出并积极倡导 ,在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强调的。之后 ,在实践的过程中 ,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和深化 ,陆续增添了诸如“升好旗 ,上好机 ,读好书”等内容 ,从“四好”变成了“七好”、“八好”。事实表明 ,“四好”活动从…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新课程、新理念,如何组织和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由施教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快乐者和知识得收获者,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就课标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精心设置问题,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从自身中进发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师且勿因题目简单而放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应在拓展学习中多角度挖掘题目内涵,使其形成题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因教定学”转变为“因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进度。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底气”,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有“灵气”,必须学会根据当时、当地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科书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万鹰 《江西教育》2004,(4):40-40
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而“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要在学生操作中充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就要不怕课堂上出“乱子”,更不能因此而预设好“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套学生。一节有关“圆的认识”的课前游戏设计.让笔者回味无穷。教师先组织学生站成长方形队伍.向中间的纸篓里投纸团,比赛看  相似文献   

9.
园本课程的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点来实施园本课程。班本化课程是基于本班幼儿、教师、家长等班级资源,以满足本班幼儿发展需要为宗旨,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发的课程。本文以大班“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为例,通过分析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阐述教师对班本化理解的演进过程.以此反思班本化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与教师》一书中,佐藤学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与批判了传统的“传递中心”的课程定位、“技术熟练”的教师定位、“教育工厂”的学校定位,并明确提出了课程、教师、学校的现代转换与发展路径,即由作为“传递中心”的课程转变为作为“对话中心”的课程:由作为“技术熟练”的教师转变为作为“反思型实践”的教师:由作为“教育工厂”的学校转变为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前景与路径.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权利的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12.
童心勿欺     
想一想听过的优质课,总有着很多不能兑现的承诺。“下节课我们组织一个图片展,交流在网上查询的结果。”(这是一个老师“借”别的学校的孩子上的一节课,根本没有下节课的)。“秋天我们和北京的小朋友有一个美丽的约定,一起去新疆的葡萄沟吃葡萄”……这样不美丽的谎言太多了。也许我们的教师在欺骗孩子时,自己并没注意到这点。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劲吹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题”由教师出,“意”由教师定,“评”由教师作。这样的传统方式,只能压制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灵感。作文本是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是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14.
走在餐馆林立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写着“料理”二字的招牌,如“中华料理”“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式风味料理”等。这里的“料理”都是指不同风味的“菜肴”.另外“料理”.还可表示“饭店、饭馆”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社会上对教师的评价也在悄然而变:由“蜡烛”变为“太阳”;由“工程师”变为“设计师”;由“园丁”变为“雕塑师”;由“一桶水”变为“流动的河流”——无论怎样动人、形象的美丽词藻都在预示羞,教师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据本刊调查发现,为了让自己专业成长更加有效,教师正期待着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探究”一词,但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只能靠一根拐杖指引着,离开了拐杖就会失去方向.学生要的是亲身经历、自己感受、独立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和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哈佛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丘成桐日前在上海指出:“中国的科研学术界目前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改变这种局面,自主创新就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19.
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听听懂的,做做不会的,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教师的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差距造成的.本文从外因“教师的教”和内因“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对学生听听能懂,解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进行分析,从“由堵变疏”,优化学习环境、“整合变通”,反馈学习信息、“循序渐进”,提...  相似文献   

20.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