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读书,讲求诵读、吟诵,读书中有"读"、有"味"、有"诵"。这是一种可贵的读书方法,行之有效,亦能培养人脚踏实地的品格和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度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窦丽红 《教师》2011,(7):42-42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不管是私塾还是官学,诵读都是其一大特色。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里有"今之教者,呻其占毕"的语句,"呻"即诵读,"占毕"即简册。可见,诵读早已有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就理解文章意义;读得熟了,就能学会文章诗歌的写法了。可见,诵读是我国古代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现今在许多的学校里,小学、初中对诵读还比较重视,可到了高中,诵读指导相应就做得少了。但实际上还有部分同学读书很成问题,唱读、吟读结结巴巴,  相似文献   

4.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5.
文言诵读教学是适应文言文基础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型,它以熟读为前提,以理解为桥梁,以背诵为目的。一、诵读的作用、特性及方法诵读教学是文言学习的前提。三国时董遇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后人把这句话当作读书经验来传诵。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古人的读书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摇头晃脑的吟读中走出来的。可见,诵读不仅是一个“读”的问题,它是我们祖辈求学修道的重要途径,它在古代教育教学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诵读仍应是教学的前提。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  相似文献   

6.
杨正福 《甘肃教育》2011,(15):35-3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读"即诵读,又称朗读、朗诵。现代语文教育也很重视阅读教学,它有三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读、思、议。其中,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泛泛而读,必定会有失当之处。读书虽然是好事,但不能不分好赖一概读之。单究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无法把所有的书都读完的。所以,读书当读圣贤书。"读圣贤书"出自文天祥的《自赞铭》,全文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在今天看来,读圣贤书,要比古人的用意更为简单了。现如今,很多省市开展了诵读经典的大型读书活动,不能不为之拍手叫好。要知道,有人重视,总比腐朽烂掉来得好。不过,还是有人盖棺定论地评价,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诵读经典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可  相似文献   

8.
正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有感情地读书,诵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读课本上的文章,也包括读课外的文章。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诵读不是可有可无,绝不可放任自由,诵读教学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诵读是一门学问,它是有讲究的。一、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诵读不只是读,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只动口而不去思考叫"死读",但只思考而不动口叫"空想"。所以,只有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诵读的效果。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本是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9.
一、强化诵读,势在必行1、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这是古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它形象地告诉我们,诵读有助于理解与运用。2、熟读、背诵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充分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读,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出之于口,明乎于心,才能抓住文章的“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理解实质。读而熟,熟能背。靳家彦先生强调“把读书优先权还给学生”,就…  相似文献   

10.
读破句     
凌乙 《语文学习》2010,(2):74-75
诵读文章时在不成句处读断,或者在不该停顿的地方作短暂停顿,称为读破句。古人有这种情形,今时观看电视演播也曾有所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12.
巴燕芳 《中学文科》2009,(13):79-79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怎样才能抓好诵读教学呢?下面我从诵读教学的现状、诵读缺失的弊端和采取的措施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怎样才能抓好诵读教学呢?下面我从诵读教学的现状、诵读缺失的弊端和采取的措施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人对“读”也有经典地概括和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可见,谲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牛鼻子”,因此,课堂教学古诗文,应该注意诵读与感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读书得间",说的是古人在读书的时候,能从书的字里行间找到新意,读有所得,写成文章。这是古人读书、作文的经验之谈。 大家知道,写文章是要有新  相似文献   

16.
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但是面对中学生朗读万马齐喑的境况,我们要改变学生们久已不读书的积习,我们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方法使之开口诵读。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课文,自然对文意会有透彻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读书的方法有多种:默读、听读、诵读、品读……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到底选哪一种读书方法好呢?这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定。裁缝需要量体裁衣,教师也要因材施教。下面,我就来谈谈不同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效果。一、默读默读的速度比较快,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小说、人物传记、说明文……默读的时候,学生直接与文中人  相似文献   

18.
读书 感悟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就十分强调感悟,诵读体味是感悟文章的基本策略,古人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感悟的经验,其核心是重读、重思。例如,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苟子在《劝学》中指出,读书应“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可以说,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诵读感悟之妙用。从上课伊始,我就从读与思着手。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战略性举措。一、诵读吟咏——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有“涵咏工夫兴味长”的名言,是说读书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觉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书育人,就要多读书,读好书,钻研教材,博览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