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其中以"匆匆"为主题,对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饱含深情的描述中,读者会产生全新的认识与看法。基于此针对《匆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匆匆》是现代杰出散文家朱自清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此次研究尝试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朱自清的《匆匆》及张培基的英译文本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旨在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匆匆》的主题和哲理意义,以此帮助读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审视译文质量,同时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散文解读和散文翻译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朱纯深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曾译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匆匆》。张培基在中国翻译界更是享有盛名的著名翻译专家。本文就二者翻译过的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匆匆》的译文在语言和结构特色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早年就曾读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那时候,多半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近期,听了几位老师教《匆匆》一课,重又细细地品读这篇佳作,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平声叠字“匆匆”一词含有忙乱、无奈之情,包含“匆匆”的古诗词文句也多蕴含这样的情感,如“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欧阳修《浪淘雹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湘见欢》),“还家妻子久黄壤,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10月,我有幸聆听了支玉恒老师的《匆匆》一课,感触颇多。《匆匆》这篇课文,我虽没有教过,但由于喜欢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也在心里多次设想,如果我教这篇课文,我会怎样设  相似文献   

7.
元旦在家,不经意间又读到了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二年的散文诗《匆匆》。这首诗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们匆匆地来、匆匆地去的时候,作为一位教育人,作为一名校长,应该给我们的学校留下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一、单元整体感知,走进《匆匆》师:同学们,从单元扉页上我们知道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生: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师:本单元有两篇课文——生:(齐)《匆匆》《那个星期天》。师:两篇习作例文——生:(齐)《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师:要求我们学会——生:让真情自然流露。师: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抒发他的真情实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齐)《匆匆》。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匆匆》一课。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灿若群星的散文作家中成就杰出的一位。他的别开生面、诚挚感人的散文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匆匆》就是其中之一。《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  相似文献   

12.
又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国产青春片火了,《匆匆那年》上映几天就狂卷数亿票房。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今天的"匆匆",青春三部曲乘着怀旧东风,票房一路昂首挺进。然而,伴随这几部"青春片"大热的,还有不断的争议。印象中的青春片,应该是"那天天很好,而你正好穿了一件我很喜欢的自衬衫"的感觉,空气里都漂浮着荷尔蒙的气息,情窦初开的他羞涩试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导入朴实,整体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触景生情的散文佳作——《匆匆》。看老师写课题。“匆”是“勿”加点,千万不要因为急急忙忙,把这个点给忘记了。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平时,咱们可以说什么匆匆啊?生:脚步匆匆、时间匆匆、行色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师:这么多的匆匆,它用在时间上,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流逝。  相似文献   

14.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散文诗。作品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将看不见的时间的流逝具体化、拟人化,抒发了作者对时日匆匆的惋惜情怀和虚度年华的无限感慨。既然是散文诗,就兼备了散文和诗的特点。《匆匆》一文,形式虽为散文,篇幅短,不分行,没有诗的格律,但却不乏诗的韵味。整个作品由无懈可击的、朴素的诗的语言组成,而且大量的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更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的意境、情思及诗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匆匆》一课,赞叹和佩服之余,更深思其精彩背后的思想和智慧。《匆匆》一课,薛老师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感受叠词之美,探究作者写作之因,领悟作者写时间之法。教法清新简约,幽默轻松,但每一个板块的教学却分明让你感觉到如植根于深深的土壤之中,厚重,扎实。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含蓄隽永、短小精美、感人至深,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从词汇、结构和音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译本符合散文翻译"信、达、美"的原则;进一步论证了张培基散文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匆匆》(人教版第12册)选自朱自清先生1924年12月出版的诗文集《踪迹》,全文充满了坦率而真诚的情感,质朴而清新的情趣。作者以自身生活感受说明时间匆匆易逝,以肺腑之言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自然而恳切的亲切感。教学时,可抓住文章“以情动人、以真感人”的  相似文献   

18.
刚读完朱自清的《匆匆》,我脑子里剩下的只是“匆匆”两个字,作者用他实而不华的文笔告诉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19.
执教青年教师:徐学政(广东省深圳市西丽小学教导主任)执教特级教师:支玉恒(山东特级教师)评课嘉宾:张光璎(北京特级教师)徐学政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匆匆》教学设计徐学政一、设计意图《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作为高年级阅读教材,文章不仅具有诗一般优美的文字,而且蕴含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