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相似文献   

2.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相似文献   

3.
三峡 郦道元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似文献   

4.
三峡     
[甲]至于夏水震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激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相似文献   

5.
《四川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一篇短文,对郦道元《三峡》中的两处断句提出新的意见,我认为很不妥当。 先看第一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短文”认为句中的“或”与“有时”用词重复,语气不顺,应断成“或王命急宣有时”,把“有时”作为“急宣”的时限补充。应该知道,“王命急宣”是  相似文献   

6.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两处断句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讨。 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句,课本和一些选本都作这样的句读。课本注“或’为“有时”。但在《三峡》的原文中接下去又有“有时”,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05,(2):38-39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  相似文献   

8.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1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饱蘸母亲的乳汁写就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恋情,让我们沿着古人的足迹,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由郦道元笔下的“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让我们想起了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浪漫与夸张。我们与李白一起在黄鹤楼送那位写下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的孟浩然,挥笔写就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中把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融入了滚滚江水。李白《渡…  相似文献   

10.
郦道元的《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之句。对于句中的“陵”字,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译文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材全解》都把其译为“小山包”,而长春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则把其解释为“丘陵”。笔者以为,把“夏水襄陵”之“陵”解释为“小山包”或“丘陵”都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1.
清人刘熙载说:“太白诗虽若界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诗概》)《早发白帝城》(第五册35课)“文势奔放,如飞电过隙,骏马注坡”(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然而,“放言实是法言”,对比即是其中一法。全诗仅四句二十八个字,我们却能找出四、五组对比来。“朝辞白帝彩云间”与“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对比。这是出句与对句之对,由两组两两相对的词语组成。其一是“辞白帝”与“还”“江陵”一对动作;其二是“朝”与“一日”一对时间。这里,实际上是点化典故“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这两句已将舟行迅速之意写尽”。(《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2.
郦道元《三峡》“沿溯阻绝”的句意,並不深奥难懂,有几位同志的解说,却极其深奥难懂。本着辩明真理的精神,想谈谈我们对这一句的理解,並对几种解说,略加评论。“上下全阻”说是正确的《中华大字典》“阻”字目与“绝”字目分别指出:“水隔日阻”;“隔而难通曰绝”。因此,在我们看来,“沿溯阻绝”的句意很简单,就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挡隔绝得难以通行。”为行文方便,简称“上下全阻”说。  相似文献   

13.
朝三暮四     
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这则庄子寓言讲的是,养猕猴的老翁给猴子们分发橡子,老翁说:“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猴子们听了都非常愤怒。老翁便说:“那就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吧。”猴子们又都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14.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阙(qu百) 嶂(zh白ng) 曦(灯) 叠(di6) B.溯(sO) 湍(tu6n) 啸(×油o) 属引(sha) C.涧(ji白n) 裳(shang) 荇(xing)D.襄(xiag)竹柏(b捌)郦(n) 漱(sh0) 潭(t6n)2.解释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1)重岩叠嶂(2)哀转久绝一(3)自非亭午(4)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清荣峻茂一(8)良多趣味一 ●(9)睛初霜旦一(10)林寒涧肃(11)属引凄异一 “● 一(12)故渔者歌曰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释为②满坐寂然——通——,释为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一词多义)A:自①自三…  相似文献   

15.
“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绝,当作于诗人七二五年出峡东下时,因他自后再未回蜀即亦不再“辞”白帝。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系此诗于七五九年李白流夜郎遇赦东还时,根据就在于“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既是“还”,一定曾经先到,自然只能是赦后东还,初出峡来是无所谓还的。后之论李诗者多因之。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事实。诗题是“早发白帝城”,首句也明说“朝辞白帝”,而李白七五九年流夜郎只到巫山下,未到白帝城,这是李白本人多次陈说清楚了的;未到白帝城,怎么会去“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呢?问题全系于一个“还”字。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以“还”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了全诗,现将教学过程记录如下:生:我不明白题目“早发白帝城”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还是早上出发到白帝城去?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读了古诗也许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读古诗。)师:你现在认为是从白帝城出发还是到白帝城去呢?生:应该是从白帝城出发,因为诗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这个“还”字中可见他是到千里以外的江陵去,而不是去白帝城。生:我从“辞”也能看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就是早晨辞别云霞中的白帝城,“辞”就是…  相似文献   

17.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学生一般比较熟悉,大都能说出其字面含义。但如果让他们讲为什么“九月初三夜”里“月似弓”,为什么白帝至江陵船行那么快,就不一定人人都能讲出来了。因为从诗句本身不能说明,需要用到地理知识。正确的解释是:农历九月初三的月相是新月,似弓形。仲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非常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地面气温降低,近地面空气因为降温而达到过饱状态,空气中多余的水汽析出而凝结成大的露珠。白帝城至江陵之间的长江三峡段,处于我国的地势第二阶梯与…  相似文献   

18.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初开始,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入了不少古代诗歌,其中大部分是唐诗。用普通话语音来诵读这些唐诗,有些仍是押韵的。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首诗的韵脚字分别是“间”“还”“山”与“天”“船”,今天读来都是押韵的。  相似文献   

20.
秦一义 《班主任》2012,(9):28-28
章回小说,每一章末尾都有“下回分解”四个字——说书人说到紧要处,就打住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扣子”,也叫“包袱”,为的是吊人胃口。教学中.有时也会有“下回分解”。有学生在课上提了一个老师预料之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