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语言学为切入点,将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基础,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具体指导,多模态话语分析《地心引力》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从而深入了解多重社会符号共同作用下电影海报的表意功能是如何更加完备地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获得20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弹部队》的电影海报进行了社会符号学分析,文章通过解读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海报如何通过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实现表意功能,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为一体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为例对海报的文字与图像是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观看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汤萍 《海外英语》2015,(3):232-233,235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公众艺术。它通过对平面视觉元素的艺术加工,来实现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目的。以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来探讨电影《致命ID》海报,在揭示其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与效果的同时,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以及观众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并为心理悬疑类影片海报的赏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