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2.
借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之现象自唐传奇、宋话本中就有,可只有到《红楼梦》中,诗词才真正成为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运用大量诗、词、歌、赋突出塑造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趣,同时也推进情节、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小说原文已经证明《红楼梦》运用诗词以表达人物诗才、思想、性格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3.
王俊平 《学周刊C版》2010,(6):100-100
诗词在《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根据“诗言志”的传统诗论,对不同类型的人物,安排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迥然不同的诗词创作,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这也常常起到了其他描写手法难以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月痕》对《红楼梦》明显有着模仿痕迹。笔者拟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文章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诗词酒令的插入等诸方面来谈谈《红楼梦》对该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洁 《现代语文》2006,(12):21-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在学、建筑、诗词、医药、服装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小说中,作曹雪芹更是以服装来昭示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其性格,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面貌,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部《红楼梦》不知倾倒了多少代人,而《红楼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这些诗词不仅构思巧妙,切合人物身份,更是作者讲述故事情节的手段,有些诗词完全融于小说故事的情节中,如作者喜欢欲先隐写人物的未来命运,于是,这些诗词往往具有预示的叙事作用,可以说,读懂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内容、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教师与学生深入探讨和研究,而其中的大量诗词,对于该部作品的内涵展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红楼梦》诗词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解读这部作品。主要从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和抨击时政的思想这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红楼梦》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和应用,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9,(5):64-68
秋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文学书写对象而言,以实物的秋千、喻体的秋千、诗词中的秋千等不同的样态呈现在《红楼梦》与《金瓶梅》两部小说中,立体地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情态,参与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连缀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从神话思维与民俗仪式上分析,秋千隐喻了男女之间的涉淫行为,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秋千折射出小说中从情节人物到民俗文化的多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13.
徐健钊 《考试周刊》2014,(80):41-42
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电影讲述了相同的故事,但二者效果却不同,这主要由于二者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差异。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追风筝的人》保留了小说中的顺序结构,但对小说中独特的二元对立结构诠释得不够;从叙事手段上看,虽然二者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电影特有的叙事手法要比小说丰富;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改编电影重现了小说中的一部分人物形象,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处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棠这一美好物象,是《红楼梦》的重要线索和关键意象,这一重要的意象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甚至揭示人物命运结局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红楼梦》中的海棠诗以形传神,不仅艺术高妙。更是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曹雪芹借鉴了古典诗词中关于海棠意象的描写,才让这一意象气韵生动,蕴涵极深。  相似文献   

16.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即使是次要人物——薛蟠和贾瑞,这两个同类人物依旧同中有异,各有姿态。试通过薛蟠和贾瑞的比较,来看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即使是次要人物———薛蟠和贾瑞,这两个同类人物依旧同中有异,各有姿态。试通过薛蟠和贾瑞的比较,来看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19.
和说明类、议论类文章相比,大多数中学生感觉对叙事类作品比较熟悉,认为它容易写并且自身也喜欢阅读.但实际上,叙事类文章的写作,看起来容易写起来难,看起来觉得有趣,自己写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篇文章就以新一代90后才气歌手徐良的《客官不可以》为例,浅略地谈一谈叙事类作品的写作技巧. 叙事类作品以讲述故事为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第一要务.一部好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叙事作品必定会诞生一个或一群鲜活的故事人物,就如同我们一提及《红楼梦》,就想起林黛玉、贾宝玉和贾府里一群妍媸不同、性情各异的女子来;一说起《水浒传》,108条绿林好汉的形象就跃然于脑海之中.叙事类作品的成功在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广泛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从风格、结构、方式、语言四个方面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无疑,《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的成功,使它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