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看,英语和德语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发挥正迁移作用,拉近语言认知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语(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然而,这两种语言之中表面相似、实则迥异的不相似性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负迁移信息。如此的负迁移作用能够影响认知的多个层面,且往往隐于具有共性的词汇中,其干扰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德语词汇marl_为例,并且基于教学测试和访谈,从语音和词汇的角度剖析德语(第二外语)词汇习得中的英语迁移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第二外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德语作为可选语言之一,在发音、词汇等方面和英语既有相似之处,在许多细节上又完全不同。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在德语教学活动中,英语知识会对德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进行德语和英语的比较教学,既要发挥英语的正迁移影响,加速德语学习的进程,同时又要避免英语对德语产生干扰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3.
乔忻如 《考试周刊》2015,(40):91-93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外语学习不仅仅限于英语学习,作为继英语和日语之后的第三大外语,德语日益成为中国高校学习的科目。本文以全球化视野下的德语作为高校第二外语的教学研究为目标,分析柏林教学论模式在第二外语德语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旨在寻找适合当今中国高校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德国高校外国人入学德语确认考试的内容、特点。并通过简单的分析,指出了德语确认考试的测试形式和内容设计具有突出其实效性的特点。提高语言测试的实效性正我国目前外语测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和借鉴国外外语测试的特点,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提高外语测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0):88-89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基于阅读与写作两大方面,阅读与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有效的迁移与转化。德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之一,教学难度大,因此做好德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迁移转化是促进德语教学的关键。本文从阅读与写作两大方面,就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探讨德语教学的促进策略,以期对德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时态变化是印欧语系语言重要的语法表现手段,在德语和英语的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在时是德语和英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时态,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使德语学习者对这两种时态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可以促进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语言比较法适用于研究生二外教学汤长兴我国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大多具有较好的一外英语基础,这为他们学习第二外语德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研究生二外德语的教学要求,既有别于专业德语,又有别于一外英语教学要求。二外教学的目标只要求研究生掌握德语阅读这一基本技...  相似文献   

8.
陈婷  罗琛 《时代教育》2013,(11):153
对于现代外语教学,学习第二门外语己成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必备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二外德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及探讨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二外德语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外语教学的首选语种是英语。德语和英语同源于日耳曼语系,学习德语会受到第一外语—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在德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语言的整体框架结构入手,结合英语和德语的异同点,用对比、交互、阅读讨论及联想方式对德语的语法、词汇和句法进行教学。学习行为因人而异,教师须了解学生已有外语及母语水平,利用其知识储备来帮助他们构建新语言体系,并将不同教学法进行组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影响外语语感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究了母语迁移与英语语感培养的关系、英语语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从母语的语法迁移和思维方式对英语语感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英语语感培养途径,以期促进英语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