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一朵浮云》中,小钱德勒和加拉赫久别重逢。听说朋友的发迹,他开始憧憬未来,渴望摆脱现状,因此内心挣扎不已。然而,在小说的结尾,小钱德勒最终还是未能逃离都柏林,走向伦敦。小钱德勒内心挣扎的过程正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之间对抗、调整与妥协的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解读小钱德勒本我的压抑与释放、自我的调节与整合、以及超我的规范和训诫,揭示小钱德勒在人生两难处境中面临抉择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在新课改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老师,每一次成长,我都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每一次挣扎,都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我在痛苦中收获,在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骨头     
《阳光搜索》2005,(6):62-62
被誉为“80后”代表女作家的苏德的长篇小说《钢轨上的爱情》得到了马原、虹影两位重量级作家极高的评价。在为这部青春小说所写的序中,大师级作家马原说:“终卷那一刻,我能给苏德的只有两个字:佩服。”诗人出身、具有全球影响的作家虹影则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评价这本书:“整部小说充满美感、青春的气息,那种种挣扎彷徨,犹如火车在引领我们穿越一个与现实相关又是虚构的世界,让我不得不惊叹一个22岁作家的才华。”  相似文献   

5.
《虹》是英国杰出作家劳伦斯整个创作生涯中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不朽杰作,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布朗文一家三代在机器文明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困惑、苦闷、挣扎和憧憬。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赵玫的散文以其女性特有的诗意与情调,显示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文从私人化写作与灵魂挣扎、情绪化的独语和诉说、散文创作的诗性追求等角度,对赵玫的散文作出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在新课改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老师,每一次成长,我都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每一次挣扎,都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我在痛苦中收获,在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女性解放浪潮给陕西籍男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巨大影响,他们在作品中着力塑造新女性形象并彰显女性意识,但他们仍无法摆脱三秦大地古老的男性审美标准和男权意识,因此在两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挣扎于无可奈何的凄苦命运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性的两种质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进而在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在郁达夫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的同时,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给他带来巨大影响。郁达夫终其一生在这两种文化的漩涡中求索和挣扎并在文学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3.
4月17日晴英国作家威廉·毛姆曾评价《呼啸山庄》:“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的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和执着,如此令人吃惊地被描述出来。”是啊,不知道希斯克利夫的人生中邂逅凯瑟琳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凯瑟琳痴迷、痛苦、挣扎,他被自己对凯瑟琳的思念折磨的几近疯狂,却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终于不吃不喝,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4.
姚冬 《课外阅读》2009,(15):32-32,33,34
厄运来临的痛苦挣扎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享誉世界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罪与罚》中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在犯罪前后的心理挣扎过程,其精巧度和深刻度让读者震撼。本文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他在不同心理阶段所体现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揭示他在这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挣扎矛盾,表现出他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一、文本细读,直抵作家心灵深处,心中似有一片汪洋大海 在以前,教师需要"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现在呢?如今已不是一桶水的问题,而是需要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只有在这片汪洋大海里"挣扎"一番,"出生人死"一番,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就经历了一番"挣扎".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文本细读,只觉得我们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这一短篇小说作品为文本,分析反映在女主人公一乔治亚娜身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所刻画的内心充满艺术家气质却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对理想幸福生活渴求和向往的生动形象。作品所表现出的挣扎,不仅仅是为生存的努力,还有对艺术。对精神追求深埋于内心的执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和深深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旅法作家山飒的《围棋少女》通过对战争中男女爱情的描述,对人性进行深度勘探。该小说文本中充盈着各种矛盾、挣扎的二元对立要素,本文选取“生与死”“忠诚与背叛”这两组二元对立要素进行分析,探讨该小说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9.
小说将“老郁”和“翁则生”两个叙述主体放在一起进行看似矛盾的对话,其实正体现了作家在两种价值观中的痛苦挣扎。同时,“翁则生”这一消沉、颓废的形象恰恰显示了作家独特意义上的积极反抗。《迟桂花》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小说揭示了两个叙述主体的矛盾,以及叙事矛盾里的反抗意识。郁达夫后期的挣扎、反抗、逃避等多重心态均通过《迟桂花》里的两个文本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0.
余华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惯于表现人生的苦难与死亡的威胁,常常让主人公在最大限度的压迫下去展现主题。作为人,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无论怎样承受与挣扎,最重要的是“活着”,在活着的过程中实现人性的自我超越。苦难与暴力、承受与挣扎,这些安排无一不为了使人性遭受锤炼,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