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学者徐光启曾说:“昔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吾)因反其语曰:‘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与人。'”背过了太多的统一答案,做过了太多的练习,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到底拿什么来复习迎考?是人家绣好的现成鸳鸯呢,还是可以绣出千姿百态鸳鸯的“金针”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
古人有"鸳鸯绣取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的说法。我当然没有织就鸳鸯的金针,但是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实践者,我想把两年来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去寻找开启学生语文素养的"金针"。  相似文献   

3.
<正> 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师介绍治学经验时说:“古代有两句诗叫作‘鸳鸯绣罢任君看,不将金针度与人’。而今我要改一个字,把‘不’字改为‘并’字,‘鸳鸯绣罢任君看,并将金针度与人’我们不仅要把绣好的鸳鸯任你们观看,而且还要把绣鸳鸯的方法(金针)告诉你们。”这位老师常把自己发表的文章给学生看,同时还把自己怎样积累资料、如何研究学问,怎么样写成文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告诉学生。这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4.
蒋龙梅 《学语文》2010,(3):28-29
古诗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鸳鸯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却断断不可将绣鸳鸯之金针让别人瞧去。然而.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要将金针度与人。语文教学即是要将这个“金针”“度”给学生。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或离开教师之后。  相似文献   

5.
古诗曰:"绣出鸳鸯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鸳鸯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却断断不可将绣鸳鸯之金针让别人瞧去,其方法上的保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要将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6.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7.
肖阳 《现代语文》2009,(4):19-19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诗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论诗》)魏本亚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不光厘清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更把语文教育研究的“金针”度与每一位有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习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方法,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在教给学生读书、治学的方法,即不授之以"鱼",而授之以"渔",以达到学生自己能读书,自己会读书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的,从而忽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丕揣谫陋,略陈管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金针度人     
<正>【出处】语出《桂苑从谈·史遗》:郑侃女采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乞巧。"织女乃遣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意思是:郑侃的女儿采娘,七月初七祭织女,织女给她一根金针,叫她缀于纸上置于裙带中,三天不要说话,就会具有绝技。此后采娘刺绣的技艺果然特别出色。后有宋代释普济在《五灯会元·宝峰惟照法师》中提及:"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种的状况至今未有根本的改变,原因之一是未能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要反思现有语文教学只重视精讲加操练的普遍模式,树立"读书为要"的自觉。这就有必要区分不同的课型,最好采用"1+X"的方案,扩大阅读量。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有用的读书方法。提倡"海量阅读",鼓励"连滚带爬"地读,以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读书状况要纳入评价。语文教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12.
金代元好问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我认为,若把这句话拿到作文教学中来,应改为“鸳鸯绣了从教看,‘巧’把金针度与人。”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不怕写作,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首要地位,"读"的能力在读、写、听、说能力中占首要位置,阅读能力的强弱是语文基本素质的标度,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独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黄金时间指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在第五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倡:"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要完成这一任务,我认为要用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三主四式"导读法来指导,通过教师的"扶"与"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做法,是把语文学活学透的必由之路。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统一,要求学习者读书做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通过后天的学习,达到修养身心、齐家治国的目的。老子强调"涤除玄览",刘勰侧重"贵器用而兼文采",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于事而作",朱熹注重"格物致知",他们莫不是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些美育思想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把读书与美学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与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