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的《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再后来,陈胜发达了,富贵了,称王了,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  相似文献   

2.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陈涉世家》,该文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  相似文献   

3.
序《史记》和《汉书》均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胜乡里在阳城,但阳城究竟在何地,历来说法不一。西汉析秦三十六郡为八十三郡、十三国,郡县建置变化很大。时颍川、汝南二郡同时设阳城县。哪个阳城是陈胜乡里,司、班笔下不明。到了唐代,著名学者司马贞依照韦昭的陈胜乡里阳城“属颍川”之说,又参阅《汉书·地理志》,断定阳城在隋前属汝南,隋代  相似文献   

4.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5.
《新读写》2012,(6):17-17
略,侵占,侵占的对象多指土地。“攻城略地”即攻占城池,夺取土地。例如《淮南子·后略训》:“戌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攻城略地,莫不降下。”这段话说的是秦末农民领袖陈胜起义的故事,他率正义之师,所以“天下响应”,他的“攻城略地”是指从暴秦统治下攻占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6.
陈胜腹书举义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在大泽乡遇到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照秦国的法令,这些人都要被处死,无奈之下,陈胜、吴广率众揭竿而起。陈胜故意让人将写有“陈胜王”三个字的布帛塞进鱼腹中,然后将鱼卖给准备起义的士兵,士兵们发现书帛后,都认为天将降大任于陈胜,这样,陈胜就确立了他在义军中的首领地位。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作品,该书出自于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之手。它像一部电影,真实地刻画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代小说戏剧乃至现代影视作品取材的对象。其中,陈胜这个人物的刻画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通读《陈涉世家》,发现司马迁对陈胜的这种强烈感情可以概括为"敬意"之情。这种敬意之情的表现及造成作者拥有这种特殊感情的原因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陈胜二三事     
陈胜用一百八十天逐渐展示了一个贫雇农的本色。陈胜字涉,河南登封人——辞海里的画像很像秦俑,不知道是谁抄谁——贫雇农出身,没受过教育,但是有头脑,爱思考。种着种着地,他拄着锄头就不动了。就在大家又开始抱怨陈胜以思考为名行偷懒之实时,他说出了日后传诵千古的六个字:“苟富贵,毋相忘。”名言作者当即遭到广大贫雇农的嘲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满,一心想着改变,这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必要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吏记》中的《陈涉世家》为蓝本,以起义的过程为时间线索,探讨了陈胜深邃的思维和超凡的智慧。本文作者认为,陈胜志向高远,能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崇德利用且韬晦有度,所以他能够完成起义的壮举。  相似文献   

10.
刁雅琴 《大学生》2013,(17):24-25
正2012年,24岁的陈胜从南京一所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毕业后的陈胜踌躇满志,一心想找一份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2012年7月底,陈胜来到北京,在面试了几家酒店等通知的日子里,闲不住的他开始坐着地铁四处"游荡",地铁图上的"中国传媒大学站"吸引了他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