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灭     
杨雨佳 《新作文》2013,(4):20-24
子衿说:随着2013年1&2合刊上《冰凉》的发表,杨雨佳终于开始了自己的高中写作生涯。这一次带来的作品较之上一篇在表现成长所带来的阵痛感上更具有典型性和爆发性。所有的故事都开始于"陈惠敏"的葬礼上,她是"我"的母亲,她给予了"我"生命,也给予了  相似文献   

2.
李炎 《现代语文》2008,(1):80-82
自从理查德·辛卜逊于1870年提出"奥斯汀的反讽"这一命题开始, "奥斯汀的反讽"就成为奥斯汀研究的热门话题,简·奥斯汀的反讽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反讽的最突出表现在于反讽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还成为她领悟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又最明显的体现在她对作品主题--理性与情感--的反讽处理上.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林徽因研究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属于她的"太太客厅"。随着林徽因曾经佚失的作品逐渐问世,她的一些反映"窗外"生活的诗歌正逐渐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林徽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女性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热潮,女性意识开始受到普遍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学界开始掀起了一种"女性写作"的热潮,女性作家开始逐渐接受新的思想,突破传统施教理念的束缚,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更多的是展现女性脱离了男性社会而寻求的生存意识。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更加强烈、直接的展现手法,关注女性意识,并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意识。她敏锐细致的人物刻画,使得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价值,希望丰富和完善学术界有关女性意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访手记 关艳,在她35岁的生命中,有20多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14岁时,她突然开始经常在走路时摔倒.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得了"脊髓压迫症".经过几次大手术,病情都毫无起色.她渐渐无法行走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赵茂筠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美术考生"。她高中上的是普通班,不过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也一直在进行艺体的强化学习。虽然她高二才开始正式学习美术,画龄却很长,七八岁开始,一直喜欢画画的父亲就带着她到处去写生。  相似文献   

8.
王侏晓 《高中生》2008,(3):12-12
前几天,在某电视台的"留学生"节目上看到,一位聪明的中国女孩,从8岁开始在英国读书,15岁便考上了剑桥大学。校方考虑到她年龄太小,建议她推迟一年才进大学上课。女孩的家人也考虑到她身为中国人,却连生活中常用的中文字也不会写,于是让她到北京的一所大学补习中文。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如"问题小说"、小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而"冰心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贡献。"爱的哲学"的提出又使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一位女性作家。但是,至今冰心的作品受到评论界充分关注的仍只是她20年代的作品,她三四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及其艺术风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这自然有碍于对冰心创作全貌的把握。本文拟以冰心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为立足点,试图对她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及艺术风格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为谁     
正忘了我妈是什么时候开始练太极拳、太极剑的。和风丽日的早晨,看她在楼下空地打得一丝不苟,也是一景。寒风冷雪,她照样仗剑下楼,我难免拦阻,开她玩笑:"您这已经三四人不能近身了,还准备打成一代宗师?"我妈白我一眼。总得等她走完三四趟上楼,才跟我说:"我还不是为了你们。"没错,她活着,我们才有主心骨,不至于沦为孤儿。她得健康,我们才有时间、精力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