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发现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有几千年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无疑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资源。黎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受到尊重。目前有些黎族文化园品位不高,特点不鲜明,甚至有违背历史发展和民族风俗的现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2.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童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他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通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它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黎族是一个世代居住在海南岛上的海岛民族,她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文化。本文以《清代黎族风俗图》这本画册为蓝本,介绍了清代黎族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那个时代黎族人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两方面的内容。从有限的角度来解读这本画册的文化信息密码,并指出只有经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民族风俗现象的资料,才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欣赏解读的。  相似文献   

6.
黎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除少数分布在贵州等省外,90%以上的黎族都聚居在海南岛,黎族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黎族的希望。目前,关于黎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尚无文献资料。我作为生活在海南三亚的一名中学老师,满怀强烈的使命感和浓厚的兴趣,于2010年12至2011年3月对海南三亚黎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海南黎族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体现出海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质。黎族民族的传统节日相对来看特点比较突出、个性也较为鲜明。那么,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应该怎么翻译呢?可以从以下几个传统黎族节日入手:一、小年(Year-off)正月十五是黎族小年,黎语称"因包"或"祝将",相当于汉族的元宵节。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is  相似文献   

8.
黎族是我国南方的狩猎民族。在农业文明的影响下,农耕逐渐发展成为黎族主要的生计方式,狩猎则成为黎族重要的副业。20世纪90年代末,海南省政府开始施行生态保护工程,实行禁猎政策,对海南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加以保护,黎族的狩猎生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碰撞影响着黎族狩猎生计方式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海南黎族民歌是运用海南方言演唱的黎族韵调歌曲,歌词内容多姿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无论是音乐特点还是曲式结构,均体现出鲜明的黎族民族文化烙印。同时,黎族民歌在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中流转至今,还反映了黎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中心,从歌词以黎族的地方方言为主、歌曲传递出黎族的精神内核、民歌的唱调多变且风格独特等方面阐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从曲调平和柔美、结构短小精练、节奏柔和平缓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黎族民歌的曲式结构,从人文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现实价值,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黎族作为海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其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对海南黎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调查中,发现存在对黎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发力度不大等问题。为了加强黎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其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教师的民族文化理念,加强教师对黎族文化知识的...  相似文献   

11.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畬族广受教化,其文化教育逐渐趋汉。民国时,已有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由于赣南畬族分布偏远、族性弱化、支教体系崩溃以及族群精英移失等原因,上世纪末畲族传统教育发展突现颓势。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缘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畬族教育呈现衰变之势,其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赣南畬族教育衰变的原因,揭示传统畲族教育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梯田农耕与哈尼族饮食文化——以哈尼山寨箐口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主要从事梯田农耕,其饮食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哈尼族的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食,以梯田农耕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副食和饮料为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4.
契丹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其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契丹疆土的不断扩大,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广泛接触,特别是与汉民族接触的机会增多,契丹服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服饰文化的演变对契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环洱海地区白族妇女腰饰包括围腰、把手和飘带三部分,其款式简洁大方,色彩素中带艳,工艺繁缛复杂,纹样则体现出白汉文化的交融;它们折射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其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黎族传统织锦》一书,将其散落于世的艺术珍品集聚起来,形成新的篇章,它展示了600多张珍贵史料和五种方言族群的服锦特点,体现了对民族色彩文化的张扬以及美的创造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白马藏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采用礼俗活动中的模仿、师承、家传等多种方式将古老、传统的傩舞"池哥昼"、圆圈舞、传统酒歌等音乐文化样态保留至今,体现出无文字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特征及人文内涵。从无文字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入手,对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特性及文化功能进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具有悠久历史的布依族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需要,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记忆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遗俗,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这种服饰文化,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土壤中,更有着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梁瑾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47-148
《黎家代表上北京》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小提琴独奏曲之一。音乐以浓郁的黎族民间音调和具有黎族舞蹈特色的节奏为基础,描绘了黎家人民欢送代表上北京的热烈而激动的场面。作曲家通过多种节奏、节拍的变换;多种调性的转换;多种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组合等手法,使整首乐曲在音乐情感内容的表达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在音乐的审美效应上,有机地将音乐的情境美、情感关、欢乐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