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操”考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晚清"洋务派"的积极倡导之下,西方体操活动也算做"夷长技"之一种而被引入到中国。随着《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体操"在中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的学堂设置体操(体育)课,是从洋务派开办的军事学堂和工业学堂开始的。随着《奏定学堂章程》"三段六级"学制的实施,各学堂里有了学制上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得以入学接受教育的多是男子,而广大妇女则无权进入学校学习。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开明之士为了振兴和富强国家,曾经倡导过洋务运动,也推行过维新运动,并开始对几千年来的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女学即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得以兴起和发展的。一清末女学的兴办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它作为中国第一部钦定学制正式颁布,但并未施行。次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又重新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以上两个章程虽然都没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些传教士们在教会和本国政府的支持下,在思想文化上极力推行西方宗教观念和价值观。为了达到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他们针对中国女子教育空白的现实,在各地兴建了许多教会女子学校。其中,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女子学堂,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女子学校。该校最初名为镇江女塾,又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更名为镇江崇实女中。它是近代以来长  相似文献   

6.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清朝廷实行新政,编练新军是其中主要内容。二十九年朝廷设练兵处,考查督练全国军队。练兵处由袁世凯署理。它有两份被认为是清末最重要的军事文件,①其一是《练兵处奏定陆军营制烟章》,②其二是《练兵处新定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③前者是一个庞大的建军计划,旨在全国建立三十六镇新军,日后的北洋六镇就源于此;后者是前者的附属计划。为支持三十六镇新军的建立,旨在全国建立军事学校系统。在此后的二十年里,第二个计划比第一个得到了更充分的执行,计划中所拟大、中、小军事学堂(校)全部得以建立,对当…  相似文献   

7.
陈琛 《大观周刊》2012,(47):25-25,22
1909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革命暗潮涌动、改革风生水起。清政府组织成立国会、资政院,准许地方咨议局召开;新型学堂逐渐走上正轨,学制和教学内容日益完善等。各种改革活动积极进行而且逐渐深入化、细节化,本文尝试从学堂女学生学服的改革奏折《学部奏遵拟女学服色章程》上简要分析清政府的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8.
王芳 《北京档案》2015,(12):51-53
作为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招收男生,女子高等师范教育仍是空白.1912年颁布的《师范教育令》,虽明确规定创办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但只是流于文本形式,一直未被教育部门贯彻实施.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为北京女高师)的成立,打破了女子高等师范教育有名无实的尴尬处境,谱写了女子师范教育的新篇章.它办学悠久,底蕴深厚,前承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后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对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随之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借鉴了多国教育制度,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章程。1902年政府重修兴学之策,重订大学堂章程,重设大学堂课程,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清宣统元年(1909)四月二十六日出版的《政治官报》第583号折奏类第5至9页,刊登了税务大臣的奏折《奏开办税务学堂折(并单)》:“奏为税务需才,亟宜设立专科学堂以宏造就而裨榷政,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臣等自奉命督理税务以来,日以整顿税关为急务,溯自各口通商,新关递设,其时以事关国际贸易,总司税务聘用洋员,而各关办事华员大率略涉西文,未能深造。……为树木树人之计,臣等一再筹商整顿税关,自以设立税务学堂为先务……臣等为预备税关人员起见,是否有当,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宣统元年四月初三日奉旨:依议。钦此。”折奏中的“税务学堂”,就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北京创办的税务学堂,开创了近代中国税务高等教育先河。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晚清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讲是晚清工业化及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其直接原因则是这一时期清政府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推行了三次新政,即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本新政。这三次新政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变迁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洋务新政,是晚清时期清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变革举措。洋务新政使晚清社会发生局部变迁,是其初变阶段。洋务新政发生之际,正值清廷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中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在政治军事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关于袁世凯和近代军事教育的关系,学界着墨并不多,即或有,也是语焉不详[1],或者偶有涉及但是重点不在讨论军事教育.在晚清大厦将倾的特殊关头,袁世凯倡议废除武科举制度、兴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并廓清军事教育发展的障碍,应该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宋云 《兰台世界》2017,(6):70-74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指绥远城常备军武备学堂和绥远城陆军小学堂的学堂教育。自1901年12月武备学堂创设到1912年清朝灭亡,军事学堂教育共存在10年,文章力图梳理出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在晚清最后十年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地近代化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盛京将军赵尔书巽令奉天学务处创办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只招收女性学员。清未实行新政,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各地纷纷创办各种新式学堂或学校,并开始出现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学校,女孩子从此有机会走出家门接受近代教育。奉天官立女子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办起来的。该校创立于1906年7月,最初称奉天官立女子学堂,  相似文献   

16.
一李伯元(1867-1906)生命的最后十年,即从1896年从家乡常州迁居上海至1906年因病谢世,其主要活动是在沪上编办报刊及创作小说。作为晚清重要的报人,他先后主笔《指南报》,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主编《绣像小说》。《游戏报》和《世界繁华报》为晚清沪上著名"小报"。  相似文献   

17.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睿  姚远  姚树峰  吴幼叶 《编辑学报》2008,20(3):206-208
利用原始文献考证方法,重新认识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利济学堂报》的历史地位和科技传播实践。认为《利济学堂报》为中国高校专业科技学报的萌芽,亦为中国最早的中医期刊之一,其主办机构利济医学堂为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它的独特的办刊模式与机制在晚清中国期刊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职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师范教育活动历史悠久。作为师范教育史上一个特殊的教育形态,女子师范教育则更是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变革的缩影。在四川成都,女子师范教育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一、成都师范学校历史变迁概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四川总督锡良奏派士绅——翰林院编修胡峻、举人陆慎言(号绎之)等赴日考察学务。陆先生考察四川,除与胡俊合力开办四川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