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山 《学语文》2004,(2):46-46
在古代汉语中,破读又叫读破、破音或破音异读,是三种异读情况之一。它是通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区别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具体说来,又分三种类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例如“王”字,在古文中通常是作名词用,读阳平w偄ng,表“帝王”“国王”之义。如果当动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异读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历来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金志浩、江涛两位同志在《试论异读字的统一读音问题》一文中,认为为了"提高中学古汉语放学的效率",要"把不必要的异读字在不影响文义表达的原则下,逐步统一读今音."并对现行中学古文教材中的部分异读字的读音提出了一个统一读音的方案,这对改进古文教学是有影响的,是值得研究的.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我不完全同意.这里,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金、江两位及其它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3.
多音字的异读情况,除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之外,最常见的还有复音合成词异读,而用的最多的则是意义音变(即破音异读),容易忽视的是复合音变。请看例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的一些字词要异读,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致:其二是由于"破读"所致.一些常见的异读字,因其流传的历史久远,而且有的已进入现代汉语的书面或口头语之中.有了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许多工具书和古书的注本中,也都注明了它的读音,因此应按传统的习惯去读.而那些较为少见的、也未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异读字,或者人们已改读为一般读音的字词.就应按照现在的习惯去读.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常常听到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反映“阅读课文不好处理”,深感是个问题。在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占有相当的篇幅,全是些优秀文章,对同学们学习语文,特别是指导写作很有帮助。从教师对这些文章的处理上,各有所异。有的把阅读课同其他讲读课一样对待;有的把阅读课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事;有的甚至不触动这些课文。总之,下边对阅读课的处理是五花八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希望贵刊对如何正确处理阅读课文,提出些指导性意见。致谢。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文化的精华。有效传承和挖掘古诗文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三感”应是教学古诗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2年第7-8期《中学语文园地》上刊登了张树森老师的一篇文章,文题为《阅读过程中的破读例析》。文章所谈的破读问题,实际上就是阅读中的停顿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张树森老师提出这一问题,并认真进行研究,很有战略眼光。但是,张老师对所列举的几个例子的分析,我不敢苟同,就此我谈谈对其中几个例子的粗浅意见,与张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8.
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了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破读、古今字分工不同及古代专用名词是产生异读的主要原因,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别,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中学语文教材中,某些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的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却不是十分明朗。比如,周晓枫的《斑纹》自选入到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五)以来,人们对其是散文还是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之争一直没有停止。在教学处理上也因文体认识的模糊不清出现很大不同。有的当成散文来教,有的当成科学小品文来教。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在古诗文的注释上,或释义有失允当,或当注而不注。兹举数例于此,就教于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11.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表现为枯燥无味的学习,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教学目标较困难。本文重点对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文言文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一、字音准确,读音与古相通读文言文一般应用普通话来朗读,要读正确,必须抓住古文的破音异读、通假异读与古音异读三方面,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最薄弱环节。1.破音异读。它是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尤其是一些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而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词,如“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衣”本应读“yī”名…  相似文献   

12.
前面就教材中某些知识点提出了疑问和不同意见,现在再就《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中某些知识点的提示、归纳同教材内容脱节甚至相左的问题谈点意见。《考纲》是根据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教材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要求而编写的,又经过两次修订,因此总体上内容提纲挈领,全面准确,对自考生学习本教材,掌握考试要求无疑具有指导作用。不过,也有一些内容与教材不尽一致,提法不大妥当,值得教师和自考生注意。1.《考纲》音韵部分“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的“3.古注注音”中提出:“(4)了解古注注音中的‘读破’(又叫‘破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知识给异读字所下的定义是: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按这个定义讲,不能区别异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因为多音多义字也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按课本的定义去做练习,果然发现许多学生将异读字中的破音异读和多音多义字混淆了。  相似文献   

14.
了解文言文异读的三种类型。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种情况。1.破音异读,即通过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字的不同词性和意义。2.通假异读,即甲字通假乙字时。读乙字的音。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保留古音,应按传统或习惯的音去读。(有人把多音字称为多音多义异读) 掌握文言文诵读的要领。包括读准字音。即读准破音、通假和古音三类异读;读清句读,即需特别注意句子中无标点处的停顿;读出语气,即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句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诵读出它们特定的作用来。  相似文献   

15.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向学生介绍并使其接受祖国优秀古文化的任务。然而。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收效不大。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学习古诗文的三个价值取向.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地域特色,粤版语文教材在选材、单元编排、模块设置等诸多方面亮点纷呈.但对部分古诗文字词的注音工作相对滞后.没有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于1985年12月27日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对部分异读词作出妥善的处理。甚至出现了一些注音错误。现分类归纳如下.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破读是读古书经常要碰到的一个问题。许多字在古代有破读音,但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存在了。这些破读是怎样消亡的?很少有人论及。北京大学郭锡良等所编的《古代汉语》在谈到破读消亡时指出:古书里注明的破读有许多没有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有原因的。“有的破读是随着破读义不再在口语里使用而消失了。例如‘麾’字,本义是指挥作战的旗子,《墨子·号令》;‘城上以麾指之,’读平声huī;用作动词,麾动、指挥,《楚辞·离骚》:  相似文献   

18.
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张定远一最近一些人对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考试等问题提出尖锐批评。我认为有些意见提得很中肯,值得重视和深思,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有些批评却有失偏颇,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有的批评不大负责任,令人不敢苟同。究竟如何看待2...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考改革如火如荼,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词汇成为每个中学语文老师口中的高频词。然而,历年的中高考数据证明古诗文教学板块依然是一个短板。对于这个板块,有的学生闻之色变。如何突破这个困境,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共同思考探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充分探讨特定地域的传统文化如方言对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以期找到改善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异读词不利于使用和规范,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走向国际社会。因此,要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文白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破读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古代文言词语造成的异读词精简,对表音词的异读词精简,对专有名词异读词精简,对方古音口语音等造成异读词精简,而要对轻声儿化异体字造成的异读进行精简。精简的前提是要进一步修订对审音具有指导意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