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伟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践,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在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上,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到“联蒋抗日”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共产国际策略方针的转变对我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统一战线政策时,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建议并没有采取完全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态度,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予以正确的分析和灵活的运用。一、中共中央的“反蒋抗日”和共产国际的“联蒋抗日”20…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体现,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胜利的关键。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毛选》384页)这里说的“说明、实践、坚持”六个字,实际上也是对如何贯彻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许多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分析每个阶段时局的特点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斗争的策略,从而在“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自下而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了抗战前准备阶段的任务。 从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到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宣布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为止,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党对蒋介石三易斗争口号,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联蒋抗日”。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高度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下面,就三个口号的背景、实质和效果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4.
一、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与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由“反蒋抗日”逐步转变到“通蒋抗日”,实现了战略的转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东北沦亡的民族危机,继续调重兵“围剿”红军,迫使中共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反“围剿”斗争上。尽管这样,中共仍然高举抗日大旗,主张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一方面,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即9月20日,中共就发表宣言,最早号召中国人民武装抗日,并派出军事骨干杨靖宇等前往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局部抗战。另一方面,中共也初步地提…  相似文献   

5.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是中日民族矛盾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日本加紧对华北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改变。五是国民党军政大员和地方实力派中,有些人开始转移到抗日上来。六是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是否提出过“逼蒋抗日”的主张──与荣维木、赵刚商榷张建芳张学良在1936年4月9日延安会谈时,究竟是否明确向我党提出过“逼蒋抗日”的主张?对于这个问题,荣维木、赵刚二位在《中共“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形成》一文①中提出了否定的意见。他们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坚持全面抗战、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等方面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开展了对根据地在职干部的教育活动,该教育历经兴起、繁盛和巩固发展等几个阶段,培养、提高了干部全面素质,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中坚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在职干部教育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学习性、前瞻性、原则性、灵活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党的成熟,显示着党的活力与生命力。干部学习与干部教育是保持党的独有的政治优势的关键之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为当今乃至今后的干部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由于国民党借“合法”、“统一”等名义压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以及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合法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敢放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到达华中后,全面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出了建立和巩固合法政权的具体步骤,使华中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虽然刘少奇忽略了一定条件下合法形式的必要,但他的思想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我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九&;#183;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期间(1931年~1945年),民主党派在政治道路上依次走过反共反苏反国共合作——抗日反蒋——拥蒋抗日——民主宪政——响应联合政府运动等五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考察,运用不少史料评价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通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一、通蒋抗日方针的提出与制定逼蒋抗日的主张首先是张学良将军提出来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拥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特别是1934年他从德国回国后,“拥护领袖的呼声比别人喊得更高、更响,对于先安…  相似文献   

12.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国抗自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唯一领导者等特点,为“七·七”事变后建立的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3.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桥梁。它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当年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策略思想,加深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即提出了“反蒋抗日”或“抗日反蒋”的主张。事实却不尽然。中共对此有一个认知认同到系统提出的过程。笔者认为,“反蒋抗日”方针的系统提出,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陈九如陈独秀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在抗战期间,他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阐明自己的抗战观点,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他既具殷殷爱国情,又有深深忧国心。一、深明大义,由“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陈...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东北进行武装抗日的策略,积极支持、组织抗日义勇军,并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反日游击队。虽然在抗战初期,中共一度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能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东北的革命实践提出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不仅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为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的近代化和革命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中华民族已经普遍产生了抗战决心,并作了可能的物质准备,中国已经团结起来,有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政府,这些都为抗战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才使甲午战争的悲剧没有重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路线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党的抗战线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的原因和条件。指出中共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是抗战路线转变的前提条件,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中间势力的调解和敦促以及对地方实力派统战工作的需要,促使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反蒋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抗日反蒋”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同时,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对中国革命与民族命运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在研究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时候,往往把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党所坚持的策略方针,概括为“反蒋抗日”。还有一些党史教材,甚至把“反蒋抗日”的提法说成是中央文件里的内容。我认为,“反蒋抗日”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把它说成是中央文件的内容更是错误的。首先,“反蒋抗日”的提法与党的历史文件的提法不一致。查阅1935年8月到1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