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非常微妙,往往因为它的变化,会对电路的连接、个别物理量的大小有显著的影响。 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20Ω"的字样,电源电压为12伏;R=20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上端滑动到最下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相应的示数范围  相似文献   

2.
滑动变阻器与电表相结合的题型较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类受滑动变阻器的限制,求电流表、电压表变化范围的问题.[例1]如图1,R1=5Ω滑动变阻器标有“2A,10Ω”字样,电源电压U恒定为3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下端移到上端时,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多少?[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下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为10Ω,因R1与R2串联,则电流表的示数I=UR1+R2=3V5Ω+10Ω=0.2A,电压表的示数为:U=IR2=0.2A×10Ω=2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上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I'=UR1=3V5Ω=0.6A,电压…  相似文献   

3.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如5Ω、10Ω、15Ω时,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然而在利用滑动变阻器完成此实验的过程中,都发现一奇怪现象,现简述如下:第一次(1)R=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V;(2)R=10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但电压表示数却在1.2V~1.9V之间,由于电压不能保持为1V,该实验无法进行。同样用该实验器材再做。第二次(1)R=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2)R=10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3)R=15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由于三次电压均能保持不变,此实验又能顺利…  相似文献   

4.
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可以归结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电路中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一、二次函数法例1.在图1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4.8V,内阻r=2Ω,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0Ω,R0=5Ω,电流表的电阻忽略不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解析:设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到a端的电阻为R1,到b端的电阻为R2,则有R1+R2=R.由电路图可得:R2与R0先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1+…  相似文献   

5.
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已知R1=10Ω,R2 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 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滑到 b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  相似文献   

6.
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6V,定值电阻R1=10Ω,求:在滑片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功率的最大值PM是多少?(R2〉R1)。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求极值问题。可用三种方法解题。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的竞赛中,出现了一类新题型——非单调性变化类题.笔者经探讨认为应用三点法解决此类问题,可降低难度,提高效率,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什么是“三点法”:对变化的物理量取三个特殊点进行分析计算,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请看下例.例1 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已知R1=10欧,R2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欧,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是( )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ε=6.3V,内电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通过电源的电流可能是( )  相似文献   

9.
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为6.3V,内电阻等于0.5Ω,电阻R1、R2的阻值分别为2Ω、3Ω,R3是滑动变阻器,阻值为5Ω.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求通过电源电流大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题目 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0V,电阻R1=20Ω且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电路中.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多大时,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学教与学》2003,(11):33-33
例题 在图 1所示电路中 ,电阻R1=1 2Ω ,R2 是最大阻值为 2 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电流表○A1示数为 0 5A .如果电流表○A2 的量程是 3A ,○A1的量程是 0 6A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欧姆 ?错解 :电源电压为U =I1R1=0 5A× 1 2Ω =6V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应为I2 =I-I1=3A - 0 6A =2 4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R2 =UI2=6V2 4A=2 5Ω .分析 :要求解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电阻最小值 ,应首先分析一下 ,在什么情况下 ,滑动变阻器连…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和各地模拟试题中,电学实验题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如何变化,我们只要掌握好书本上最基本的实验原理,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下面重点分析如何从实验原理出发来选择实验器材,试图给读者一定的启迪。例1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约为0.1Ω);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电流表A(0~0.6A,内阻约为0.1Ω);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滑动变阻器R2(0~500Ω,1A);定值电阻R3=990Ω;开关、导线若干。(1)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  相似文献   

13.
题目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0V,电阻R1=20Ω且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电路中。问: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中的电阻多大时,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相似文献   

14.
题1如图1-a所示,电源电动势()=2 V,内阻可以忽略.定值电阻阻值R1=R2=25Ω,滑动变阻器R的全部电阻为50Ω,滑动头P以R的中点为平衡位置,在A、B间做简谐运动,周期为2 s.以P从A点开始向下滑动的时刻为起始时刻,试画出MN之间的电压UMN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相似文献   

15.
[题目]在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0V,电阻R=3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1)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大读数是多少?(2)若所用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要使它接在电路中不烧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只能在阻值多大的范围内滑动?(3)若把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接在图中C、D两点上,为了不损坏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只能在阻值多大的范围内滑动?  相似文献   

16.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值越大的电阻所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运用这个规律确定某个电学量的取值范围,或确定某个电学量的可能取值时,可以省去常规解法中的繁琐计算和分析讨论,将大大提高例电1学难题的解答速度和正确率。如图1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当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把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到C点(RBC=R52)时,通过R1的电流大小可能是()A.0.28A。B.0.33A。C.0.39A。D.0.41A。解析当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R2=20Ω,变阻器两端电压:U2=IR2=0.3A×20Ω…  相似文献   

17.
从一道电学综合题谈起:如图(一)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为恒压源,电压u=12伏,电灯L上标有“10V、5W”字样,R1=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1)开关S闭合、S1断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0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在中考电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取值"可能"题,学生往往不能将题中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而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致使解题思路茫然,束手无策。若能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并巧用数学知识,问题往往便能迎刃而解。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说明"最值法"在解物理"可能"题中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0Ω,R2=18Ω,灯丝电阻R1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单纯从物理公式本身解题.有时非常困难,学习中如能充分运用数学手段,渗透数学思维.不但使许多物理过程简单明了.还能从中找出物理规律,现以一题为例说明数学方法的妙用。如图滑动变阻值变化范围为0-R1欧,定值电阻 R0欧(R1>R0),电源电压U不变,若闭合开关S滑片P 从左端向右端移动过程中,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如何变化? 解法一:根的判别式法滑动变阻器R1的消耗功率P=I2R1=U2/(R0+R1)2R1①, 整理得PR12+(2PR0-U2)R1+PR02=0,要使该方程有实数解,△≥0,即(2PR0+U2)2-4P2R02≥0,U4-4U2PR0≥0,  相似文献   

20.
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R1=4Ω,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U=12V,为使电流表和电压表不超过量程,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____Ω. (97年湖南中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