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论教研精神     
教研精神本质上是科学精神,它包含创新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教研工作中,教研的内容、遵循的原则、操作的方法,都将在教研精神的支配下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足、精神动力的激发、政治思想的培养、道德素质的提升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要充分认识教育在人的精神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抓住大学生精神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利用国内丰富的红色精神资源,把红色精神寓于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之中,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特别是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好和平精神和重德精神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与评析。认为孙中山光大、高扬、拓展、升华了这些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何渭大学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相互关系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岳飞精神是多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根本精神,勇于开拓精神、热爱专业精神、廉洁奉公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等也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例如,儒家先哲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精神、“博爱大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居安思危”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贡献。值得我们大力发掘,好好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精神是是科学的、文明的、进步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民族精神、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会自觉地运用教育精神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使构成教育的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自律、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文教资料》2006,(14):24-25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西方史学和社会思想,中国史家抱着愈益开放的态度,当下中西史学交流更加密切。本文从求真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四个方面,对中西史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对于中国史学扬长避短,以及促进中西史学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唐山精神从唐山抗震精神发展到新唐山人文精神,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这种新唐山精神使得唐山逐步达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构,人与环境逐步实现了美好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和新发展,探讨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机统一:集体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模事迹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亟待抗震救灾精神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世所罕见的四川汶川强烈地震,培育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全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内容,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钻研和敬仰,那就是独立精神、韧性精神和泥土精神。,独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脊梁的正气和胆识;韧性精神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秉性;泥土精神则是中国知识分子踏实勤谨的品质和风格。这三种精神最能展示鲁迅的风骨,最能体现世所推崇的中华“民族魂”。在物欲横流和官本位猖獗的当下社会风潮中,鲁迅有助于我们感受华夏民族魂的召唤,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精神”诗是在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被有效命名的诗歌类型。它是1990年代诗歌精神性的鲜明见证,也是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关注精神、体认精神、呵护精神、彰显精神、吁求精神、打造精神的直接体现。感受、体认精神性存在,把握、张扬人、物的精神,传达精神吁求、呈现精神营构是其三种主要的内容题材。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从萌芽、成型到发展、壮大,总有与其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相伴随.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精神作为一种工作理念,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由本行业认同的核心观念构成。弘扬图书馆精神是为了充分激励和放大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并把不断创造、更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升为一种坚定的行业精神,使之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