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尽管新闻是“易碎品”,对上好的“易碎品”,不仅让人爱不释手,即使已经“碎”了也会让人留恋和怀念。我在回顾和翻看那些获奖的新闻作品时发现,这些受读者和新闻行家好评的佳作,几乎全是标题起了重要的作用。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作为编辑,我们在拟制一个好标题时,也需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追求。这就需要在编稿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出发,寻找它…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唐代诗人贾岛因痴迷于改诗句而留下了“推敲”的佳话。他刻意求工,注意诗句的锤炼,以苦吟著称,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之语。这种精神对我们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需要提倡的。特别是消息这种体裁,要求用最简洁、是概括的文字表现事实。如果时间允许,应当养成对每句话、每个词认真推敲的习惯。仔细修改  相似文献   

3.
田小华 《军事记者》2010,(10):71-71
唐代诗人贾岛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经常用这首诗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4.
李亚林  乔飞 《新闻前哨》2005,(12):58-59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做好新闻的标题,对于在一瞬间勾住读者的视线,留住读者那深情的一瞥,进而引人入胜,取得现代传播的预期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闻标题制作得优劣高下,是对新闻编采人员特别是编辑水平最实际也最直接的检验。换言之,制作好标题,使其在屏幕上熠熠生辉,是编辑的职责。一个优秀的编辑从来都不应放弃对标题制作艺术的苦苦追求。这种追求,包含着对标题制作原则与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亦倾注着新闻人的心智与激情。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做好新闻的标题,对于在一瞬间勾住读者的视线,留住读者那深情的一瞥,进而引人人胜,取得现代传播的预期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报纸标题制作得优劣高下,是对新闻编采人员特别是编辑水平最实际也最直接的检验。换言之.制作好标题,使其在报纸版面上熠熠生辉,是报纸编辑不可旁贷的职责。一个优秀的报纸编辑从来都不应放弃对标题制作艺术的苦苦追求。这种追求,包含着对标题制作原则与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亦倾注着新闻人的心智与激情。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读者拿起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版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类标题,那编排适当、引人瞩目、文字简洁、内容新颖的标题,会立刻吸引住读者。一张报纸或一个版面,到底有多大的读者群,从某种意义上讲,标题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工作者体会到新闻标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他们每制作一则标题所费的气力,有时并不亚于写一篇文章。有位记者这样喟叹:“吟得好标题,文章大半成!”有些编辑为推敲一个好题目,反复修改,“塞半篓废纸,挼一缸烟蒂。”实践证明,要使新闻标题达到新颖简洁的标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九八四年全省好新闻评选时,评选小组曾就几则新闻标题进行过一些议论。大家感到,制作新闻标题欠缺推敲功夫,是当前好标题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在努力摸索着这样一条规律:标题制作的操作步骤。 从大的方面考虑,制作标题的过程可以从两个基本步骤出发去思考: 一、找出标题的“点” 所谓标题的“点”,也就是一篇文章中能提炼出标题的地方。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编辑在制作标题之前不可能先确定我要做成什么类型的标题,而必须是先完成对稿件的技术性处理后,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确定  相似文献   

8.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把作画称作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并在画竹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一艺术之长,给后人留下许多传世佳作。郑板桥的话用在新闻标题上也是很恰当的。标题的取事着墨,虽然只是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细小的片断或侧面,但这有限的“一”,却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思,产生难以估量的艺术魅力。编辑制作标题,同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唐代诗人卢延让曾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句,形容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门面,好似人的眼睛。如何把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眼睛一亮、“一见钟情”,是编辑记者们苦苦追求的效果。“一人巧做千家饭,五味调和百味香”。说的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用酸、甜、苦、辣、成五种不同作料,做出千家人都爱吃的可口饭菜。我们的编辑常年要编辑成百上千篇稿件,制作出相应的标题,用什么“味”调和广大读者的口味呢?——要有点品位。品位即“文化味”、“雅味”。有些标题乍一看貌不惊人,细细品味,很有咂摸头。这是文化底  相似文献   

10.
有人很形象地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说“文好题一半”,“文察于目”。这些都说明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报纸为了鼓励编辑记者出好标题专门设立了标题奖,电视这些年随着专题性节目的不断增加,标题也理想瞎被看重。标题的创作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标题能使一篇内容散乱的手目统归起来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和中心,使一篇内容本来不错的节目锦上添花更添秋色.一部不怎么样的专题节目取一个好标题有时也能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电视专题节目的标题,产生于书目的构思、拍摄、编辑、制作等一系列创作过程之中。它是记…  相似文献   

11.
准确,几乎是一切说明性文字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大作家在遣词造句上所要达到的要求。从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到曹雷芹的“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中都可以想见诗人、作家用词务求准确,生动的甘苦。新闻语言的要求,与诗歌,小说的要求不尽相同,它的准确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是在格守真实性原则下的准确,因此,准确的标  相似文献   

12.
也谈编辑工作霍小齐“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至今仍未过时。我以为,做一名编辑首先要具备这种“为人做嫁”的奉献精神;没有这种样神追求和思想素质,是当不好编辑的。但是.有了这种精神追求,并个等于就能做好编辑工作,还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夜幕降临,时事编辑匆匆走进办公室,一进入“角色”,便满脑子是版面加标题。时事编辑主要精力是处理好新华社电讯稿件。电讯稿不乏好标题,但也有一些标题需要时事编辑再加工。有些稿件经删节后,也需重作标题。因此,制作标题就成了时事编辑每天必唱的一出戏。同自由来稿一样,时事稿件的标题制作,也必须坚持题文一致的原则。为此,就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睛”当然以明亮、传神、美丽动人为佳,而就新闻标题而言,做到准确、生动、凝炼就不失为一个好标题。为此,编辑们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 一、撷取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最有读者的点,让标题亮起来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新闻事实。编辑在制作标题时,要找准新闻的要点直引入题,让新闻首先在标题上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5.
诗圣杜甫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刻苦精神,不知感动了多少写诗和读诗的人,1300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而中唐诗人贾岛的“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更是千古传诵的写诗一绝,一个“敲”字写出了夜静更深老憎归来的声音与形象,比原来的“僧推月下门”不知妙了多少!从此,反复“推”、“敲”便成了写诗的人必备的条件之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名诗中的那个“绿”字,也留下了一段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6.
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前蜀]卢延让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唐]皮日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唐]方干新诗改罢自长吟[唐]杜甫欲识为诗苦,秋霜若在心。[唐]杜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唐]杜荀鹤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唐]孟郊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中午,忽然收到邮局送来一张汇款单,附言栏盖着胶木方印:“此款付1988年7月2日一版稿酬”,我方始知我的拙作已变成铅字。欣喜之余,又有些儿惆怅之情……。人常说:“弄文的是愚人的事业”。李商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即是例证。事业心  相似文献   

18.
在写新闻稿时,标题制作很重要。好的标题能给编辑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像稿件的“特殊通行证”。水平较高的记者、通讯员,都非常重视标题制作,使自己的作品受到编辑的青睐,在报刊上引人注目。这里结合我自己制作标题的实例,谈谈新闻稿如何“以题取胜”。标题要新鲜少见才有新鲜感。只有制作出少见的标题,让人有新鲜感,才能吸引人。这就要避开老话,敢于“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