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郭铁良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2.
杜喜梅 《考试周刊》2011,(71):58-59
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3.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5.
子丞  伍剑婷 《师道》2009,(4):31-33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暗示所具备的特性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需要——在无痕中批评、在无声中指引、在无形中点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  相似文献   

6.
陆晓林 《教书育人》2000,(13):46-47
后进生的管理、转化工作是班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家庭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促进后进生自我转化欲望的生成和发展上,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角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转化工作中,如果能注意改变后进生灰暗的角色知觉,弱化“后进角色”的心理暗示,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角色意识,促使他们生成自我转化的欲望,就会产生良好的角色效应,实现自我转化。近几年来,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也注意运用了角色理论,取得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一、善用角色期待,诱发自…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年来的实践,我摸索了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暗示法。 暗示法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以无批评的形式接受批评,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不强求学生接受,但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暗示大体可分为: 一、环境暗示。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的环境则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影  相似文献   

8.
处在复习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越是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学生越是焦虑烦躁、复习不进去,其实这是由于消极心理暗示的缘故。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的潜台词就是“你可能会着急、会焦虑”。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将积极的心理暗示融人复习课中。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缺乏积极良好的期待,以致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心理条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教育心理学讲,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但现在的问题是,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过分的程度,多数人的大拇指竖得还太少。”由于缺少表扬与鼓励,学生难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会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造成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失。教育心理学中的“期待效…  相似文献   

10.
秋原 《师道》2004,(7):13-13
时下部分教师因过于苛求后进生而说出的种种过火言辞,真令人感到担忧。“我要是你早不活了”、“你真笨,你真傻,你简直就是个大白痴”、“你这孩子无药可救”、“我还没见过这么懒的学生”、“你这学生真难管”等竟成为一些教师训导后进生的“口头禅”,也是一些后进生不得不多次直面和接受的“家常便饭”。因教师用语不慎骂死学生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去年重庆某中学就曾发生过一起因教师责骂一15岁女生“你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而导致该生跳楼自杀的惨剧。难怪国外有人戏称,中国教师食指发达而大拇指萎缩,——因为他们老是用食指指着学生…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后进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通常的解释就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知识技能等受障碍因素影响,表现在某方面比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笔者认为,后进生就是学习欠努力的学生,就是需要帮助才能进步的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呢?一、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一是自卑、自尊心理。因学习成绩差而自卑,但他们又很自尊,很要“面子”。二是逆反对抗心理。当自己犯了错误,受到教师和家长批评时,内心不服气,时常产生抵触情绪和反叛行为。三是空虚无聊心理。后进生本身对自己要求不严,因而出现“精力过剩”现象,整日…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转化后进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关怀后进学生。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不努力,品行不够规范等问题。教师不应对这部分学生产生嫌弃心理,这样会给后进生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的深刻含义,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和沟通,有的放矢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要做到这*点,教师必…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赞而不吹、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又一途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我们怎样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最佳心理距离呢?教学工作中,教师偏爱、溺爱好生,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强化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和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教师在好生和后进生心中都无法占住应有的位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武器,把握好分寸。对好生,…  相似文献   

15.
鼓励是一种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在班级工作中,采用正确的鼓励方法,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可以推动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效能。那么怎样鼓励学生效果才好呢?一、期望鼓励 “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满怀期待的热忱之中。”教育学生时,眼神和语言都应该对学生充满期望,从心底里爆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一年一度的冬季环城越野赛即将来临,可是同学们都缺乏再次夺冠的信心,对此我在班上鼓励同学们说:“去年我们在冬季环城越野赛中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心理学教师,有意无意中经常把心理规律渗透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效果很好。现与大家分享。一、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其产生与预期相一致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接受暗示。在家中,我经常采用暗示法对女儿进行教育:1.语言暗示。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我经常对女儿说这样的话:“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教科书上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也被你发现了!”“太棒了!又考了双百分,你是最优秀的!”“这事…  相似文献   

17.
唐晓震  严亚萍 《文教资料》2005,(28):181-182
“后进生”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良的心理素质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本文拟就新时期“后进生”产生的心理因素作简要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共谋后进生转化之良策。一、因缺少正确的人生观而产生的“后进生”心理分析这种学生,由于受到种种庸俗、错误的人生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就该及时行乐,不然就“没有意义”了。他们不懂得人生的真谛,对于“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这样崇高的精神理念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样伟大的志向并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去了。面对日益…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成因及教育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出现门庭冷落,生源危机。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思想品德不高、心理不健康、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之为“后进生”。后进生的存在必然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甚至对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