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说时代呼唤着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意师道尊严。但相信任何一个老师听说学生骂自己时,都不会心平气和。做老师做到被学生骂的地步,不也太叫人伤心了吗?武老师挨了学生的骂后,却非常理智。正是因为理智,他才化腐朽为神奇,把挨骂事件变成了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2.
吕敏 《课外阅读》2011,(9):117-117
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人与人相互取得联系的一个最主要渠道,没有沟通,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建立很好的联系,然而一些班主任发现,很多学生似乎不太愿意与老师讲心里话,甚至“避之不及”,这说明老师还不被学生所信任,还没有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那么,在新型教育体制下,在学生日益被宠爱的当今社会,教师应当如何与学生很好地进行沟通呢?  相似文献   

3.
刘静 《师道》2003,(6):20-20
如果说老孙最讨厌的就是唐和尚那奉为法宝的紧箍咒,作为老师,我最讨厌的就是那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第一次听到它,我就反感:把我们老师当成什么了?万金油?王尔德《神奇的火箭》里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片段:“只见转轮烟火摇摇头,喃喃地说,‘浪漫已经消亡了,浪漫已经消亡了,已经消亡了。’她和其他许多人一样,相信假如你把同一件事情反复说上许多次,最后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了。”这世界上本没有万金油,擦的人多了,大家都相信有万金油。老师也是这种深受从众心理欺骗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几千年来被“天地…  相似文献   

4.
我很平凡     
我不笨,但绝对称不上聪明,最多算一个平凡的小孩。我很平凡(指智商),又不用功,成绩自然不好,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老师的评语上都少不了那句“该生上进心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动性差”。要我说:“呸、呸、呸!!!”什么老师,一点都不了解学生,我不是一个上进心不强的孩子,只是做得不好,我也曾主动地订学习计划,主动要求老师家长监督,可是没多久我就会放松下来,既然自己放松下来,老师家长再监督也没多大用,所以直到今大,我仍然是个平凡的小孩。很平凡,平凡得似乎对自己没有任何被老师、家长看中的要求,所以…  相似文献   

5.
温柔的批评     
读了《江苏教育》2005年2B上面的文章《用美德占据灵魂》感触颇多。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应该怎么去批评教育?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班上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燕子姐姐:我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小学生。我自认为我的作文和阅读能力都比较强,而且荣誉感也很强。可是前些日子,我看到我们的老师正在指导我们班某位有名的同学演讲,凭那同学的衣着打扮来看,好像要去参加什么盛大的典礼。老师曾经说过,每个活动每个同学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而老师却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就直接选派那个同学参加比赛,为这事,我的心在滴血,我哭了一个晚上,老师高大的形象也在我心中矮小了许多。我觉得公平竞争,不应该是金钱关系。我也相信,金子总会发光,公道自在人心。梦幻精灵梦幻精灵:你好!看了你的来信,燕子姐姐也感慨万…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里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校门口站着几位表情“庄严”的老师,正在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情况,学生走过来,有的给老师鞠躬,有的向老师问好,都很有礼貌,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鞠躬也好,问候也好,却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回应,老师们面无表情,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连正眼瞧都不瞧。这实在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应当说通过开展“规范”教育,许多学生是很懂礼貌的,但如果老师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的鞠躬或问候;而没有一个点头或者一句简单的“同学好”做为回应,我想,这就不仅仅说明老师的礼貌有问题,应当向学生学习,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8.
暖冬     
那是立冬后的一个早晨,下着大雨,天气的突变让人感觉特别寒冷。我一如既往,早早来到办公室,为上课做准备。木雨轻轻敲开我办公室的门,非常礼貌也非常真诚地递过语文课本说:“老师,我昨天没有做家庭作业,您罚我好了……”“什么原因呢?”我有点不相信。他抿了抿嘴巴说:“没有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做。您罚我好了,我一定完成。”他看我的眼神是清澈的。我打量着这个不寻常的孩子,高瘦的个子,朴素的衣服,额头上还有几点泥巴,看上去有点疲惫,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他发生了什么事?一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吧。也许罚作业是老师对待偷懒学生的撒手锏,但是这些学生一般都是被揪出来的,而且总是找各种借口赖账。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学生如此主动跑来负荆请罪。面对这样诚实的孩子,我无法再去责怪他。“那你把昨天的作业补上来就行了。”我对着他笑了笑,用纸巾擦去他额上的泥点。“老师,您不罚我吗?”“老师不罚你,虽然你不告诉我是什么原因,但是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利用休息时间补上来就可以了。”他显然也被我弄糊涂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向我深深地鞠了个躬:“谢谢老师。”下午放学后,他把作业补上来了,很整洁,我很满意。批阅完作业,我和颜悦色地问他:“木雨,你有...  相似文献   

9.
早自习时,一个迟到的学生慌慌张张向教室跑去,却不幸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叫住他 ,微笑着说:“你是不是昨晚睡得太迟了?以后要按时休息,看书不要看得时间太长,学习 要有张有弛才行。沉住气,进教室吧!”一位语文老师在校院里见了一个没有按时交作文的学生,幽默地对他说:“一个作家说过 ,难产是天才的标志。我相信,你不久就会给我交来一篇好作文的。”口头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时,剩下最后一个学生就是不上讲台。老师心平气和地说:“ 我和全班同学都理解你。我在当学生时,第一次上讲台发言比你还紧张。这样吧,你写个稿 子,…  相似文献   

10.
我毕业后被分到一个乡级中学教书。这个学校不仅教学条件很差,就连教师的基本工资也一拖再拖。我为自己设计的宏伟蓝图全都化为了泡影,生活也涂上了黯淡的色彩。刚开始,我凭着一腔热情认真地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渐渐地我发现,一切是那样的机械与无聊,而且没有任何可能去改变一下这种状况,沸腾的热血开始降温、冷却、凝固。工资的拖欠把我的责任心也磨掉了大半。于是,我一般在上课十分钟以后才拖着懒散的躯体走进教室,只提着一杯水,不带任何教材和备课本,而且我也根本就没有备课。我想:“连工资都没有,备什么课,讲什么课呀?…  相似文献   

11.
徐荣芝 《山东教育》2011,(12):18-19
一天体育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在打乒乓球。我也想活动一下,于是走到学生跟前.可他们说已经没有球了。这时,我看到学生森森拿着球站在不远处。就对另一个学生说:“你去借森森的球用一下。”那学生去了,但很快回来说:“老师,他不借。”“你没说是老师用吗?”“说了,他还是不给。”听了学生的述说之后,  相似文献   

12.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味道     
正2013年9月3日晴生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没有任何渲染,也不需要任何说明,但却有一种特别地味道。姐姐不算是好学生,也不算是个乖孩子。或许在大人们眼中,她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混混。但我却觉得她就像是一个天使。她很会照顾人,那段时间她说她家一个人都没有,让我去陪她,我便去了。但到了那的第二天,我就中暑  相似文献   

14.
高公鑫 《师道》2006,(11):45-4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老师被分配去全校最差的班任教。上课的第一天,她就拿出一只红红的苹果,对学生说:“这只苹果用来奖励给那些优秀的学生。我知道你们是一群很棒的孩子,相信每一个都会得到一只红苹果的!”一学期结束了,真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只红苹果,包括班里原来被认为最不可救药的学生。一年以后,这个全校最差的班成了全校最好的班。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接新班,第一天,就发现班上有个女同学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布置的练习,其他同学都认真完成,独有她无动于衷,好像这一切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向其他老师了解,知道她从一年级起,各门功课就一塌糊涂,被当作“编外学生”,而她也自暴自弃,对学习毫无兴趣。怎么办?是把她继续当作“编外”放任自流,还是唤醒那被压抑、被挫伤、被封闭的童心,让她重新拾回自尊、自信?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没有一生下来就差的学生,有的只是对他的教育不当。作为老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名人,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严国仙 《江西教育》2004,(13):94-94
编辑同志: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对老师的要求渐渐会说“不”了.似乎越来越对师长不敬。比如:一次我叫班上的同学来帮我提点东西。他竞然扭头就走了,不肯为老师做些小事。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我安排一位同学做主持人.结果她就是不去,说了三次都没有答应。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我平时也很喜欢她,她说“不”,真让我想不到!学生时老师说“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18.
郑超 《湖南教育》2009,(12):64-64
认识《湖南教育》,还得回到1986年。那时,我还是个11岁的小姑娘,正上小学五年级。一天晚自习,教数学的唐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智力题目,我们冥思苦想,两节课快要结束了,连一向被称为“天才陈景润”的刘波都没有做出来。下课了,我们都把自己的答案告诉老师,我的数学成绩本来不好,所以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一点把握。但是,老师却出乎意料地告诉我:“你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同学们用打死也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有的抢我的习题本,有的过来问我解题方法,还有的干脆去找老师的书本。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20.
叛逆无罪     
从小,父母把我的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想法。或许就因为这样,我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出格的事别说不敢做,连想都没想过。就连交朋友,也是听妈妈的:“要与好学生做朋友!”直到上了初三,我住进了学校的寝室。谁也没想到,“万恶由此生”,一切的“惊心动魄”都由这儿开始了。那天上晚自习前,寝室里其他3人提议去吃“肯德基”。“没有班主任同意是不能出学校大门的,再说,如果被老师知道……”“不用担心,我们爬出去,老师是不会知道的!”她们打断了我的话。“爬?”我的字典里从没有这个胆大妄为的字眼,我马上摇手又晃脑。“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