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殷歌 《知识窗》2020,(2):91-9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基于互联网+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创业能力。本文基于对互联网+的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究,创新了我国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培养学生,以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公共管理者。  相似文献   

2.
郭彦吟 《科技风》2023,(33):69-71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良好习惯培养创设有利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想要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多了解学生、主动和学生互动,利用先进的软件进行学生管理,这样才能全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因此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了开展“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下面本文将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是当今社会主要潮流,所谓互联网+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行业的革新发展。将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融入现代网络技术管理,以最大程度提高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最大程度提高经营效益。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研究环境,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电费代收机构同一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我国学术期刊实施“互联网+”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路径选择。【方法】针对学术期刊目前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弊端,提出“互联网+”学术期刊是一个生态系统,探讨“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的生态系统组成,从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讨论“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各方面的机制创新。【结果】 完善“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战略理论,推动 “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的发展。【结论】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必须从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出版效率;在经营机制上创新,提高办刊效益。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开展"互联网+社区"建设,以大数据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打造互联网时代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并开展了"互联网+社区"建设调研,通过分析街道建设智慧社区的主要做法,探讨了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向更深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6)
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一种行业趋势,就高校教育工作来说,互联网+也是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新时期,高校要提升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就要强化管理创新,创新模式和方法等,促进大学生日常管理全面、有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特点,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庆龄  王彤 《情报科学》2017,35(6):90-93
【目的/ 意义】随着“互联网 + ”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进行变革必将成为 大势所趋。【方法/ 过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互联网 + ”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深入理解“互联网+” 六大特征的基础上,用“互联网 + ”的思维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将知识协同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结果 / 结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郭薇 《情报科学》2019,37(1):63-67
【目的/意义】网络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与企业信息管理实现了深度融合, 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管理模式已经被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新模 式所取代。【方法/过程】本文提出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对信息处理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 了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新模式中把知识管理、价值链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的新思维融入到 企业信息管理中。【结果/结论】满足了新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需要,且更好地解决了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 的需求问题,并对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所颠覆,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变革.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我校始终坚持立足本土、破立结合,因势利导推进“互联网+学校管理”的本土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面临的风险也很明显,本文研究了互联网+医疗金融风险识别的模型,通过对模式的分解和风险源的分解,进行了二维交叉矩阵模型的设定,为后续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