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性教学在物理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活跃的思维打开一扇明亮的天窗。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猜想、设计与动手实验、归纳数据、交流并得出相应的规律,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更能锻炼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章分为五节,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路、电流、电压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相关的物理规律,学会连接电路及电流、电压的测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利用剪刀、纸片、测量工具、计算机等器具进行折、剪、拼、测、做等操作活动,并通过观察、发现、探索、思考、猜想、分析、总结、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以实现探究数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并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概念及知识,找到理解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及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活动之一,因此数学学习无论是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学习方式上都十分重视“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做中学”教学理念为指引,引领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经历“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观察和实验验证一记录并作出解释一分享交流和得出初步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往的教学多采取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归纳和总结实验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到实验室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了以学生课堂讨论、动手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开展对实验室制取氯气实验装置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有害浓度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所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在完成课本上的“二氧化碳”教学任务之后,笔者将这一情景素材与课本资源相整合,开发出了“探究二氧化碳有害浓度的试验方法”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本课题强调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猜想、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初步学会“二氧化碳有害浓度的试验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相似文献   

7.
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l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但从中学化学教学现状看,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分开进行,且学生实验多数是重复课堂演示的验证性实验,缺乏总结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注意调整教材中实验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以改进,采用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索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手脑并用过程中,又可激发创造性思维.例如《苯酚》一节,通过让学生做苯酚溶于水变浑浊,再逐渐滴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振荡试管,可以看到溶液变透明澄清.再继续加盐酸,又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实验,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激发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提  相似文献   

8.
创建高效、实用、安全的综合理科数字化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数学化实验的崛起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低、中、高年级都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在实验中培养。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过程中 ,教师既要精心启发、引导和讲解 ,也要让学生实际操作 ,亲自去尝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正确实施教学 ,把握好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扶”与“放”的尺度。1 处理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扶”与“放” ,要结合学生动手能力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操作的难易进行。在学生缺少应具备动手能力的情况下 ,教师多“扶”一些是必要的。如第九册《沸腾》一课 ,学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眼光聚焦到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逐步确立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改革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改变教学方式,探索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反思以往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创…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有一定思考空间或需要通过探索才能获取物理知识的实验,经巧妙的设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加入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调动学习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数学教学中的成败,我不断的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性过程。一、《课标》的要求: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在理念第3点中如是说: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于实学生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又如第4点中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合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已逐渐进入了课堂。就课堂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多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出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在尝试着用,好像只有“讨论”一下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转变观念。其实,在这种表面的合作讨论中,学生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这说明我们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多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没能真正意识到: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成为学生增…  相似文献   

16.
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通过研究发现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本文重点论述新课标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材的一个特点——探索性。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经历知识数学化的过程,对数学现象展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学猜想。一、什么是数学猜想数学猜想是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这样一种似真的判断,是一种合理的推导。数学猜想具有真实性、探索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点,分为类比猜想、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18.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扼杀和摧残。而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更注重过程的全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领城的能力。而探究能力的培养,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相似文献   

19.
创设情境、引导猜想、引导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以《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为例,介绍了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重点: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创新,说出呼吸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