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人武部报道员李现理自1994年从事报道工作以来,5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民兵》、《河南日报》、《前卫报》、《黄河民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刊播新闻稿件1500余篇;连续4年被周口军分区、鹿邑县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民兵报道员”;先后有42篇作品被各级新闻单位评为“优质新闻稿件”;被8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5年前,火热的民兵生活的吸引,使在高考中败下阵来的李现理加入了民兵组织,重新振作起来。他把枯…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案头,堆满了何培勇的各种见报作品。那一幅幅构图新颖,粗犷隽永的画面,那一张张色彩艳丽、构思独特的杂志封面,还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的摄影作品近1000余篇(幅)。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各类影展和比赛,数10次获奖.他先后8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两次被评为“建设精神文踢”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新闻单位评为“模范通讯员”,并荣立了两次三等功,稿件被集团军、师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 何培勇,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还在上初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郊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宽,是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自1975年以来,他两次被评为河南日报模范通讯员,六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1971年,刘宽上高中时,写了一篇题为《向雷锋学习,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4.
东海县的穆道俊,从 1984年以来,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和《连云港报》等多家报纸上,先后发表了700多篇新闻稿件,其中,有18篇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评为好新闻。六年来,他年年被连云港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去年又当上了市劳模。穆道俊是东海县平明乡人,今  相似文献   

5.
上蔡县高中学生李均德利用课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两年中在《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发表各类稿件120多篇。他采写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青年之家出路在哪里》被报纸刊登后又选入《共青团工作调研文集》一书。去年3月,他被县、地区评为模范通讯员,还被团省委命名为“优秀未来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曾经这样寄语青年朋友:“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则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内蒙古一机厂《工人报》记者邓成和,就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人。10年来, 他情系新闻勤奋笔耕,写下了2000多篇新闻作品,不少作品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等几十种报纸刊登,他本人还被全国近20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他连续五年被《内蒙古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七年被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农九师规定:凡1989年度被自治区级报刊、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年终凭证书奖励30元;被全国农垦系统评为优秀通讯员者奖励50元;在自治区级报纸、电台头版头条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每篇(幅)奖励30元;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一篇(幅)新闻稿件者奖励50元;在其他中央级报刊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者奖励20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或报告文学作品者奖励20元。  相似文献   

8.
3年来,我先后在《河南日报》发表新闻作品50余篇,其中通讯《黑洞是如何堵上的》,被评为河南日报通讯员新闻奖一等奖。与记者合写的《李洪志立碑丑剧》,被《河南日报》评为好新闻和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如何提高新闻作品的命中率?我认为,除了选择题材重大、题材新颖、题材典型外,在写作上开掘要深,开口子要小。标题要引起编辑的注目。如《花好政府每分钱》、《阳光下的交易品甘甜》,标题起得活泼,一下子就抓住了编辑,因而我的文章不少标题,都被编辑采用。有时,我写的文章较长,又深知编辑工作较忙。我就写上一小段内容提示,…  相似文献   

9.
“他姓牛,也真象一头牛”.凡是和正阳县委原通讯组长牛林同志接触过的人,大都这样说.不过,有的说他象“老黄牛”,也有的说他是头“老犟牛”。(一) 在牛林的工作成绩档案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连续六年被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工作模范,五次荣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河南日报授予模范通讯员称号。几年来,每年平均发表稿件145篇,其中有近20篇稿件荣获省、地级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1月,郁书钧从方城县入伍来到河南省军区警卫连。几年来,他已在各类报刊电台发表作品300余篇,连续两年被济南军区《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他采写的通讯《“火头军”解金兴》,获得了1988年河南日报举  相似文献   

11.
有位通讯员,6年被县级以上各家新闻单位用稿6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采用300来篇,1986年1月至1988年7月,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8篇。他就是江苏南通县平潮镇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孙建国。 100篇稿件石沉大海以后 1980年,孙建国服役来到部队,次年当了连队文书。通讯报道是文书的“份内事”,他就一个劲地写,见什么写什么,“拣到篮里便是菜”。40多篇稿件发出去了,一篇都没变成铅字。他无奈,硬着头皮再写,终于侥幸有块“豆腐干”在南京军区主办的《人民前线》报上露面了。他高兴也伤心:50篇中1篇,代价太大了。团部看他还有点儿“新闻细胞”,  相似文献   

12.
滑县慈周寨乡高庄村青年农民王国体,酷爱新闻写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记者”。10余年来,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者》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余篇,其中《成材之路在农家小院里延伸》等30余篇作品获得省、市级新闻奖。他先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安阳日报》、滑县电台、滑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九八四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从那时以来,我经过勤学苦练,初步掌握了新闻的采访、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二百九十五篇。其中去年发表了二百零五篇。《宿舍楼搬家》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先后被地区广播电视系统评为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评为三等奖。同时又分别被省电台和地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下面我谈谈从事通讯报道工作以来的体会: 勤奋,出成果的关键我初从事专职通讯报道工作时,心里很担忧,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文字功底差,怕稿  相似文献   

14.
入伍12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武警报》、《青海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100余篇,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11次被总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次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新闻报道员”。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74年开始写稿,十几年来,采写的1200多篇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其中类似“豆腐干”的短新闻占80%以上。近年来,我在国家及省市级新闻单位获奖的20多件新闻作品中,除有一篇通讯和一篇人物专访外。其余的获奖作品都是三四百字的短新闻。采写短新闻,并非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写稿时,总想抻长拉大,认为稿子篇幅长,才提气,有份量,到头来,却落了个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结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总厂退伍军人李文革,自1993年涉足新闻界后,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几年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560余篇,连年被省、市新闻单位评为“模范特约记者”、“宣传报道先进个人”。1985年9月,刚从部队复员回乡的李文革步入了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总厂工作。企业职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企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深深地感动了他,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出来。他试着写了一篇《前进中的中原内配总厂》,投向了《河南工商报》。一试即中,使他喜出望外。随后他又连续写了几篇稿件,寄给几家报社,满怀希望地等待…  相似文献   

17.
一对酷爱新闻写作的青年夫妻,节衣缩食买来电脑并上了网,夫唱妇随,共同在网上“爬格子”,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网虫”。这对夫妻的名字叫王国体和王晓甫。 在妻子的支持下,王国体笔耕不辍,经常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东村串西村,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陆续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等近百家报刊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后来被滑县信用联社破格录用为正式职工。这使他如鱼得水,大大小小的新闻稿件频频见诸报端。为适应时代需要,快速便捷地进行写稿,今年春节前,他用平时节衣缩食积攒起来的钱,…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19.
少校滕天月——沈阳军区230医院政治协理员。他入伍18年来,始终对新闻写作热情不减,笔耕不辍,先后在军内外报刊见稿千余篇,有数十篇作品获奖和入选各种书籍。他十余次被《前进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4年被沈后某分部评为“最佳新闻干事”,3次荣立三等功。  “我写是因为我爱”,滕天月如是说。他从入伍第一天起就尝试给报刊写稿。经过“稿子不登天天写”的“考验”,他终于在《前进报》见了第一篇稿,这给了他极大的乐趣和信心。滕天月从此对新闻写作更加痴迷。从战士到指导员,从干事到协理员,从野战部队到后勤医院,他无论做…  相似文献   

20.
尉氏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仝伟平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士气。 16年来,无论是做一般干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一直笔耕不辍,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达 30万字,其中有 30多篇获中央、省、市级好新闻奖,一些稿件受到市委有关领导的好评。今年 37岁的仝伟平,系尉氏县洧川镇人。洧川镇,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方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这里是明朝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