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绵山先生撰写的五十余万字专著《闽台文学论》,作为他单独承当的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闽台文化艺术源流》的阶段性成果,已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闽台区域研究论丛"丛书之一种,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全额资助,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了。纵观此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作者从宏观上,对福建作家的概  相似文献   

2.
闽台文化内容丰富,对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闽台文化研究已深入各个领域,成为福建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但是闽台文化成于历史,传于现代,肩负重托,闽台两地的特殊性注定闽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如何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促进闽台文化的传承,是福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探讨闽台文化传承与教育,不仅关系到闽台文化的发展,也可为地域、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梳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政策并进行评价,发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对提升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水平的政策创新体系进行思考。从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政策、文化金融支持政策、健全文化市场开放政策、优化文化人才培养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 1999年9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闽文化研究所,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最早创办的区域文化研究所。2008年10月,更名为闽台文化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来,单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三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二项,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一项,省部级委托项目一项,科研成果四次获评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共出版专著和教材五十多部,发表论文一千三百余篇。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海峡两岸乡村文化建设比较,重点比较有关两岸及闽台乡村文化传播、发展、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发现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比较视角的相关研究阙如,结合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和发展路径的应用对策比较研究匮乏。阐述闽台乡村文化传播策略的比较研究思路,主要包括福建美丽乡村建设与台湾乡村社区营造乡村文化建设的异同点,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方面的策略比较,闽台在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城市文化的互动发展的比较,采用比较研究、个案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选择闽台的历史文化名村具体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内外针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网络媒介的兴起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提高闽台文化媒介的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从媒介融合概念、两岸和海外研究现状、闽台文化媒介的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对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的制度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人员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为闽台媒介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洪霆 《东南传播》2017,(12):21-23
著名学者汪毅夫,长期以来致力于闽台社会与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闽台文化研究的论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一书,更是他多年来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何绵山先生撰写的《闽台文化探略》,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进一步开拓了闽台文化研究的领域,高度浓缩了闽台文化精华,对闽台文化的各自特点做了可贵的探索。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福建篇”,下篇为“台湾篇”。“福建篇”内容包括福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近代教会学校与福建女性、研究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福建的书院教育、福建的金石、福建的古代书画等。“台湾篇”内容包括台湾的自然与历史、台湾文化的多元性、台湾当代佛教、台湾民俗活动的频繁性、台湾民俗博物馆、台湾的美术等。作者对闽台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析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文化内容丰富,对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闽南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闽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肩负着历史使命,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来参与保护和发展闽台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何绵山老师主持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海峡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闽台佛教亲缘》结题后,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作为《闽台关系研究丛书》的一种,最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而闽台佛教关系是闽台文化亲缘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闽台佛教一脉相承,密不可分,高僧大德,同出一门。可谓:两岸共烧一炷香,闽台同念一本经。但长期以来,对闽台佛教亲缘关系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何绵山先生这部近三十万字专著的出版,及时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闽台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族谱是维系闽台家族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文章通过分析闽台族谱概况和闽台族谱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提出闽台族谱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并从基本原则、基础架构、资源整合、服务标准等方面入手给出了闽台族谱信息资源共享云服务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绵山老师撰写的《闽台经济与文化丛谈》,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篇"经济篇"和下篇"文化篇",对闽台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概括和重新审视。此书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概括性较强。要在不长的篇幅中对闽台的经济文化进行全面概括,不仅需要对相关材料熟烂于心,还必须独具慧眼,能有效对文献进行选择。由于相关资料浩如  相似文献   

13.
吴娟 《东南传播》2011,(11):29-31
闽台民间信仰以特殊的地域与历史文化背景塑造女性神祗崇拜,这种女性神祗的崇拜在传播因子的作用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播。本文将以源于福建本土的女性神祗为研究案例,以闽台特殊的地域文化为研究背景,分析闽台女性神祗崇拜的研究现状、传播过程和传播现状,探寻闽台女性神祗崇拜及其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闽台老年教育各具特色,有不同的经验和模式。开展闽台老年教育的比较和研究,对加强闽台老年教育的交流和借鉴,提升两岸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福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创办的35万字大型学术集刊《闽台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下简称《集刊》),近日已公开出版发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叶文华为《集刊》撰写了《发刊词》,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教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研究员、福建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气象栏目<闽台天时>突破传统节目模式,通过对内客、资讯和节目形式的拓展和延伸,传播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不仅是气象资讯的传递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本文通过对<闽台天时>彰显地方特色、拓展预报范围、增加海浪旅游资讯、传递乡音等特色的分析,提出了气象栏目应为文化传播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其"长尾效应"开始显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与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兼有;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在市场、人才、优势产业、资金要素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9.
闽台节事旅游是闽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众多非物质文化因子的展示舞台和窗口。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闽台节事旅游参与者期望与感知的量化数据,选取影响参与者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旅游软环境共33个变量为评价因子,以参与者感知评价为横坐标、期望评价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分析期望与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者对对台交流工作、对外交通、对内交通、市区到周边交通、节事活动的形式和特色、娱乐活动的内容丰富度、娱乐活动的价格等期望很高,但实际感知和满意度低,这些方面是旅游活动目的地和节事活动举办者要加以改善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非遗视角提出闽台节事旅游活动六大开发策略,即运作模式市场化、目标市场最优化、非遗利用活态化、文化软实力凸显化、节事活动品牌化、非遗申报联动化。  相似文献   

20.
正1999年9闫,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闽文化硏究所,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最早创办的区域文化研究所。2008年10月,更名为闽台文化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来,单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三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二项,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一项,省部级委托项目一项,科研成果四次获评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共出版专著和教材五十多部,发表论文一千三百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