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发现     
一个记者的本领,首先体现在善于发现新闻上。同样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同样参加一个会议,同样阅览一天的来稿,有的记者抓住了有价值的新闻,有的收获却很小。这种差别,反映了记者在发现新闻能力上的差距。发现新闻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不是一种特有的天赋,而是记者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善于在每天接触的大量事件中迅速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怎样增强新闻敏感?我的体会,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有的记者却一点新闻线索也找不到;平常一件事,有的记者从中能抓出引人注目的新闻,有的明明重大新闻就在眼前,反视而不见。对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一次采访,感受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6.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不屑一顾,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诚然,要当记者也许不难,但要当好记者则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实现。同样是记者,有的记者能够采写到有影响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只能跑跑"豆腐块",写写"应  相似文献   

8.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主题资源”的浪费现象常常令记者扼腕反思:何以同样一个新闻事实,有的记者写得主题深刻、意义重大、生动感人,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感染和振憾;而有的记者却写得意义一般,苍白无力,导  相似文献   

10.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工作者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同样是记者,从业时间差不多,有的记者无论到哪里采访都受欢迎,问题抓的准,稿子来的快,而有的记者却在采访中时常碰壁,甚至遭到被采访对象的冷眼,这后一类记者不但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完成报道任务都十分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差距外,还有一点是人格修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蒋剑翔 《今传媒》2005,(2):62-63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别的不说,就拿一度被媒体炒  相似文献   

14.
围绕“思索”这两个字,也许能做一打文章。我这里要谈的记者的“思索”,专指一种作风。思者,思考也,索者,探索、研究也。记者要想经常不断地写出广大读者都喜欢看的作品,就必须养成这种不断思考、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孜孜以求的作风。人们批评记者的“懒”,总要说“腿不勤快”、“怕跑”云云。这样鞭策记者,以养成勤勉作风,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我还以为,记者最忌的“懒”恐怕莫过于怠于“思索”了。比如,同样的题材,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就事论事,淡而无味,有的记者却能见微知著,从中提出具备“宏观”意义的问题;跑同样的行当,有的记者虽然报道也写得不少,但却很少引起波澜,而有的记者却能“连珠炮”似地提出打得  相似文献   

15.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的获取,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同样一个新闻线索,有的记者如获至宝,有的记者却无动于衷,甚至视而不见,这反映了不同记者的感觉器官对周围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应该说,新闻线索的价值判断是衡量记者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新闻线索的价值判断准确,才能将有价值的新闻“吃干榨尽”,否则...  相似文献   

16.
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闻,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记者能否发现新闻,反映了一个记者水平的高低。同样从事新闻工作,有的记者眼里到处是新闻,不断采访报道出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而有的记者眼里没新闻,只是坐等新闻,等出来的却是一些没有价值的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谈一下记者如何发现新闻。  相似文献   

17.
同样是参加会议的记者,为什么有的能抓出很精彩的新闻,有的只能是会议程序加领导讲话简单交差?关键在于发现的能力,需要记者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捕捉会议中的“亮点”,从“会海”中捞“活鱼”。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的写作需不需要发现?我们根据新闻评论的特征,稍稍考察一下其写作的现状,觉得十分必要。 同写新闻报道的记者一样,写评论的作者同样要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大多数记者也做到了,可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直处在生活的前沿,有的人感到没有什么可资评论,可有的人连续写出评论。这就告诉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9.
在基层采访时,我们不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同样的题材,有的记者觉得很有意义,并迅速采写出了引人入胜的新闻稿件.而有的记者却看不到它的新闻价值,无功而返。这说明,抓问题的能力是决定记者能否完成才任务、胜任本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我们应下功夫提高抓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有关如何提高抓问题能力的感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