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把字句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对有关把字句的几个问题的研究作了述评,认为把字句是其他句式并立的一种句式;“把”的宾语是介词“把”的宾语,它是说话人意识中的有定的事物;把字句的动词是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或是及物自主的动作动词;处置、致使等都不能概括把字句的语义特征;篇章对把字句的使用制约很小。  相似文献   

2.
关于"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进行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相似文献   

3.
“把”字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受认知科学、类脑计算、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的影响,“把”字句的语义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关于“把”字句的语义问题,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处置说”和“致使说”,但二者都存在着不够全面或者解释力不强的问题。文章对以往“把”字句的语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述了各家的代表观点,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各种争议,以期呈现“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完整脉络,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本文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语义和语用方面进一步对"把"字句的介词宾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在近代汉语中已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句型,使用频率高,结构形式复杂。《水浒全传》中“把”字句共有1500余个,可概括为10余种句式,其绝大多数介词宾语都是有定的,有定或无定是其句法位置赋予的,动词语义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置”: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其否定词“不”前置的限制非常严,它在近代汉语中的普遍性和常用性,与其语义角色的复杂、丰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的研究要从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在句法上,介词“把”连同其宾语置于动词前,以避免动词后形成太多短语。在语义上,“把”的典型宾语是受事。在语用上,“把”字句用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印度尼西亚语中没有类似结构,所以学习汉语的印度尼西亚学生一般避免使用“把”字句,或者使用错误。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中“把”的介引成分不是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的,它原本就在“把”后,介词“把”的介引成分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在语法研究中作具体分析时,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起来分析,“把”的介引成分一般来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己知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词“把”的宾语、“把”字句是助动词和否定词以及“把”字句应用四个方面,略述“把”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说“把”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2.
桐城方言"把"有很多义项和用法为普通话所没有,并保留了近代汉语"把"的某些特点。动词"把"有"给、放、用、派、喂、嫁"等语义。介词"把"既能构成处置句,还可作工具语。在处置句中,否定副词可以放在提宾介词和介词宾语之后,介词宾语可以放在句首充当主语。介词"把"可用在某些动词后,引进交付、传递等动作的接受者;还可表示行为的对象;还可表方位、处所等。量词"把"有明显地表示动量的意思,"一把"可以表示副词"一起、一同"。助词"把"有"×把两×"(×为量词)格式,表示近于"两×";还有"×把×"(×为量词)格式,表示程度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字句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字句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价,分别从“有”字句的内部分段、表比较“有”字句的研究、古代汉语和方言中的“有”字句研究概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地以句法结构为主的研究转向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来考察“有”字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代汉语"得"字句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综述。全文分别时"得"字句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等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了人们对现代汉语"得"字句中尚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如"得"字句的动词等。  相似文献   

15.
“为”类介词指的是“为”、“为了”和“为着”这三个介词。“为”类介词共具有五种语用功能:话题标记功能,篇章衔接功能,管界功能,排比、对举功能以及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将“红色经典”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的潮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批评。文章首先概括了此类批评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并指出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辩证的学理批评。对此,文章说明了“从概念出发”有其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而指出“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偏离与迷失本质上是和它在艺术创作观念上的“从概念出发”密切相关的,而且,这种偏离与迷失主要出现在“改什么和如何改”的环节,在这个关键环节中,“红色经典”改编剧出现了种种形式的概念化倾向,并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不良后果。不言而喻,“红色经典”改编剧避免这些偏离就是它走出迷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古诗十九首》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试图将切入的角度由文本之外转向文本自身,借助与中国古代诗歌极具亲和力的英美新批评学派的批评方法,通过“细读”的方式,从双重语境的魅力、时空意象的悖论、和隐喻机制的巧设等三个方面来体会《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8.
章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分析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我国企业在管理观念、投资规模、经营行为、市场调研、管理机制、产品与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在管理体制、扶持与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章针对以上问题,相应地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澄清思想,深刻理解“走出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要练好内功.同时要注意讲究“走出去”的技巧;政府要加强管理,为企业“走出去”开拓“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9.
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岐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全面讨论了今文《尚书》的岐义结构,认为岐义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六:词义理解不同、谓词性成分是否名词化、是不是定语、有无省略、是宾语还是主语、是不是宾语前置等。  相似文献   

20.
赵俊 《考试周刊》2007,(14):47-48
“忠实”标准一直是传统译论的核心。它既是译者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又是翻译评论者检验译文质量、评论译文优劣的尺度。然而,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忠实”这个传统译论中无可厚非的标准却引来了争论、遭到了质疑,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构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并建议以辨证的观点理解,即“忠实”有程度之分,绝对“忠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完全抛弃“忠实”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