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主客观角度下体育比赛解说评论的句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机前的观众所获得的体育比赛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二是体育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电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于广播的解说评论和网络上的文字直播,后两者接受的途径是单一的,要么通过听觉,要么通过视觉,而电视的受众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的概念是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息、公交车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受众移动化,既是对受众构成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受众行为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受众需求特征的描述.由"何人"构成的移动的受众需要"何种"信息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成为当下传媒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视听信息传播方式——电视,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本文考察了网络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视听信息的接收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本文认为,视听信息的接收者正在从被动接收、单次接收信息的"受众"(receiver)变为表现出主动选择和多向传播的信息"使用者"(uSer),而这种转变将带动视听信息传播路径的多级化和传播效果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或者说是接收移动媒体信息的受众,是随着移动媒体的出现和逐渐普及而诞生的受众群,它包括乘坐具有移动电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列车等的乘客(司机和乘务员在接收移动媒体传播的信息时也成为动众),在移动环境中接收广播信息(如公交车上的广播听众)的受众也算是动众。最典型的动众是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移动受众最广的新媒体之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迅猛.然而作为刚刚起步的新兴媒体,公交移动电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制作粗糙、节目单调、广告插播频繁、视听环境较差等,这些都将对公交移动电视的继续发展造成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分析受众满意度数据,对公交移动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回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存在形式,而是进入信息社会的"全媒体"时代.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不再依靠单一的发布途径,而是整合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图书、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觉、听觉、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并争取最佳的传播效果.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往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摇身一变,成为掌握信息接受主动权的"消息消费者",这种转变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各种媒体混战使信息传播市场演变为争夺受众的硝烟弥漫的战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方式、收视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并以杭州公交移动电视的运营发展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影响力是指通过电视媒体所传播的大量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从而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现阶段,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公交移动电视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移动电视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传媒市场,促进了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并拉动传媒经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传播优势,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旭 《东南传播》2012,(6):67-68
车载移动电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移动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兴媒体产业。车载电视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信息接受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车载移动电视制播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公交车载电视在运营机制上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道路,人们开始接受并熟悉这个看起来陌生的"新媒体"。兰州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公交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市民在户外接触最多的视听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120名曾经乘坐过公交车的兰州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兰州市普通乘客在乘车外出时的收看意愿、公交电视的传播效果以及改进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电视广告传播效果是指电视受众在看到电视广告内容后,在视觉、听觉、心理感觉等方面留下的基本印象,以及由此对电视受众后期购买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电视广告传播效果评判指标体系,根据模糊数学和熵值法构建的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综合评判模型是可行的,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文 《新闻世界》2014,(9):53-54
移动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目前公众对信息接受的随时性需要越来越强。移动数字电视的推广以国内三家民营运营商为主,高画质、多频道、随时接收、发展潜力巨大是移动电视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仍存在技术不完善、收视环境及受众心理效果不理想等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14.
电视编辑面临着传播环境、生产技术与接受对象变化的三大挑战,电视编辑必须确立以传播效益为目标的资源整合理念,强化以受众为中心并与受众互动的意识,提升媒介环境的应对力、传播工具的驾驭力、视听素材的识别力和信息表达的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15.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媒介新形态,其独特的视听移动性、强制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的传播优势,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娱乐的需求,因此有人把公交移动电视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之后的"第六媒体"。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电视台依托自身媒体优势,拓展传播新渠道,积极发展公交移动电视,使其成为电视传媒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60多个大中城市相继开通运营了公交移动电视,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  相似文献   

16.
听广播看电视,是听觉和视觉的感知活动。为使广播电视顺畅地从传播过渡到感知,提高传播效益,不仅要掌握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还必须熟知受众感知活动的特性,研究传播和感知的对应关系。本文拟通过分析感觉的相互作用,着重论述一下电视广播的视听联觉和电声广播的通感作用。一、电视广播的视听联觉  相似文献   

17.
陈彬 《报刊之友》2012,(1):56-57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壮大,公交移动电视以其特有的传播性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融入了百姓的生活。由于公交移动电视具有开放性的传播环境和数量庞大且组成复杂的受众人群这一独特性质,给公交移动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也存在固有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发展速度。文章从大众传播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了从诞生之初的公交移动电视到其传播现状,从其媒介特性到其传播困境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探寻符合这一移动传媒特质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环境,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传播环境的新特征:信息传播渠道选择性增加,信息接受渠道多样,信息接受工具移动化,受众接受心理变化。新的传播环境下,做好新闻评论传播,应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评论传播,使其有效到达受众群,避免做无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