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代表性作品,对它的主题思想、典型环境、人物塑造以及艺术手法等等,许多评论家、学者都已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惟有对叙述者与作者———即叙事学层面的探索,还较为薄弱,因此人们往往把叙述者“我”与作者本人———鲁迅混为一谈,等同起来,妨碍了我们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理性分析,因此很有必要作一些辨析。那么,在一篇文学作品中,谁是叙述者、谁是作者呢?两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所谓叙述者,就是指作品中那个直接讲述故事的人,他更多的时候是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出现,他超然于作品的虚构世界之上,像一…  相似文献   

2.
性格在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玄鹤山房》是芥川龙之介的晚年作品之一。在小说中,芥川赋予了主人公玄鹤深刻的悲剧性:艺术生涯的终结、不为家人理解的孤独感以及求死自由的剥夺。作者在对玄鹤的悲剧性表达含蓄深沉的理解和同情的同时,也宣泄了自己的悲剧意念。通过对《玄鹤山房》主人公玄鹤的悲剧性的分析,再现芥川小说人物的悲剧意识,感受芥川超然于庸俗丑恶的现实生活之外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先生超然于“五四”时期内外不安、进退失据的现实喧嚣,将从寻常事物中领悟到的玄机禅理,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寓所,散文作品独具值得咀嚼玩味的理趣。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通过在教会学校学习,接触到了基督教以及大量的西方文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张爱玲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博爱、淡漠超然的精神,并将她的同情心投射在笔下的人物。同时,她的作品也也呈现出圣经文本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以食物为题材的作品。在这些亲切感人的作品中,以食物为载体,展现了他曲折辗转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透露出他高贵的思想品质和独特的性格特征,从中也可窥视出他超然的人生哲学和旷达的生活态度。对苏轼饮食诗的研究,具有历史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序是乔伊斯前期作品的一个重要母题,无序存在于他所处的社会,他的生活,心理之中,因此无序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具体表现在他作品的结构,语言,人物的行为思想等方面,本文把无序的存在置于从乔伊斯的生活经历,前期写作手法和前期作品的背景上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从作品阅读的朗朗上口美,读养审美情趣;从作品人物心灵的美丑评析中启迪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的匠心独运美,感悟审美情趣;从作品和谐韵律的音乐美,熏陶审美情趣;从作品的精粹语句的永恒美,激励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美的旨趣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和路遥作品中的人物身上都表现出了道德完善的倾向,并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得到清楚的反映。但由于他们各自的差异,其作品中人物的道德完善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生纠结于科举及第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却超然地在他的作品《聊斋志异·细柳》篇中,诠释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和“四民各有本业”的人才观。蒲松龄此种进步观念的产生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中构筑了农民群像和恋爱青年群像,主要采用二元对立、原生态的创作理念塑造人物,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人物性格的深度,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展现,也寄寓了自己在伊犁特殊的心路历程,获得了超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杨争光在当代文坛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他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却极有特色。他总是采用冷峻超然的叙述方式对乡土社会作出现代性的关照,并在象征、反讽、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中完成作品深层结构的建构。此外,由于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农村,所以他的作品带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且在语言上也显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描述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命名,大都能体现出作家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到的艺术性。这些人物的命名与作品的内容一起共同为写作的中心服务,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暗示情节等作用,使读能够更清楚地联想到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作家们的聪明才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小说作家对作品中人物的命名都斟酌再三,颇费心思。命名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把人文教育融汇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1)与学生形成心灵交流,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心灵;(2)尊重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3)在”意义”和”知识”的层面上解读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曹植赋略论     
本文就曹植现有赋作,进行综合评析,指出曹植赋既有抒发慷慨激越的情怀,亦有托物寓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态,还有的作品表现作者的淡泊、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7.
阅读文学作品,必须牢牢地抓住作品中的“情”这根线,深入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深切地感受作品的震撼力,才能真正读懂作品,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在以人物为主的绘画中,造型离不开动态,并且人物动态刻画是关系作品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人物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影响到作品思想内容的传达,影响到绘画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百年孤独》是当代西方富有地域特色的鸿篇巨著,《红楼梦》是东方古典白话小说的艺术巅峰。两部作品诞生于迥异的社会土壤,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空间上看,似乎毫无交集。笔者在阅读中关注到两部作品在人物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聚焦贯串家族发展始终的线索人物,以小说的叙述模式为切入点展开分析研究,探讨其特征、意义及成因。  相似文献   

20.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白、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