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日本与渤海国的双边友好往来始于公元720年,终于公元920年。渤海与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初目的是结成军事、政治同盟,以应付政权初建时期周边的不利环境。随着渤海国政权的稳固和国力的强盛,通好日本的主要目的转为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关系虽有波折,但从总体上来看,维持了睦邻友好的关系。本文拟追溯双方在不同阶段发展邦交的情况,分析其特点、成因,以揭示其真相。  相似文献   

3.
中原王朝统治下的东北地方政权——渤海,致力于发展对日关系.而且与日本的交往频繁。在与日奉的交往过程中,渤海政权积极开展对日本的经贸活动.这也是渤海与日本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渤海政权与日本开展经贸活动,动因是多方面的。文中从渤海经济发展、统治集团利益需要、渤海与日本的地缘和经贸往来的历史传承、渤海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大方面.对渤海所开展的对日本的经贸活动动因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4.
鸿胪井刻石作为唐王朝有效对东北渤海政权行使统治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意义。对鸿胪井刻石内容、被盗往日本的时间、主谋者等进行考证,目的是期盼鸿胪井刻石早日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的渤海族人,在唐朝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统治者受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又晋升为渤海国王)。渤海政权长期与唐中央政权保持着隶属关系。渤海国建立长达二百二十九年之久,几与唐朝共始末。其辖区辽阔,政治制度完备,经济文化繁荣,在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历史上,曾有着光辉的成就。渤海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渤海政权灭亡时,遭受了惨重的民族浩劫,渤海人直接记载的文献毁灭殆尽。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继续接受唐王朝册封,积极发展对唐关系。大钦茂的亲唐政策,不仅使渤海国拥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使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从大钦茂的亲唐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质,以及对渤海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唐朝中后期,与外族政权的关系主要是与吐蕃政权之间的关系,唐蕃关系的变化对唐王朝的整个局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萧关诗对唐蕃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有较为突出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友好与战争并存、夷夏观念与民族融合交织、边地人民渴望收复失地以及崇尚武力等。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时期西北先后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与江左政权有过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接受江左政权的封号和官爵,成为江左政权的“藩国”,如前凉、仇池氐杨、北凉、邓至、宕昌,吐谷浑、西凉、西秦等国。双方使命往还,关系密切;二、没有接受江左政权的封号和官爵,主要为了军事上的联合,如柔然;或为了友好的目的,经济文化交流,如西域诸国。故只见“朝贡”关系而不见封授。那么,西北诸国与江左政权频繁交往的目的是什么?其对于当时的历史发展具有什  相似文献   

9.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在唐代交往频繁,唐代东北边疆的渤海国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的交往。渤海与日本交往的二百多年中,渤、日两国互相派遣使节。文章就渤、日两国之间的遣使交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对此,两国史籍都有记载。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及其代表人物,一直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中国和日本无论从地理形势上看,还是从文化和经济关系上看,都是息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唐王朝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亲密的时期。当时两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政府间都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称这一时期为“遣唐使”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使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输送留学人员向中国学习。而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的确是极其广泛的,涉及政治、法令、制度、礼乐、兵法、天文、历数、医学、宗教、文学、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14.
一、渤海国时期东北亚政治的总格局渤海国时期,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农业文化,在当时,它是世界上先进的文化,以唐帝国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东方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唐代,中国的封建经济、政治、文化是世界东方的中心,在东北亚,不仅在唐帝国版图内的渤海国等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中原经济、政治、文化,“与华夏同风”,与唐“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而且东北亚的新罗、日本,亦以唐代经济、政治、文化为学习榜样,与唐频繁地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丰州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统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和包头市的大部分地区,伊克昭盟北部和呼和浩特西北部的部分地区。这里从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就相继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东汉末,屡遭兵燹,“城邑皆空”。北周武帝时又在这里设永丰镇,隋开皇三年(583)始置丰州。唐王朝建立后,仍与此设丰州及其他一些机构。在唐王朝空前统一和强盛的历史时期,丰州这个被荒废了三百多年的塞上古郡,再次呈现出了初步的繁荣与发展,并且担负着抵御漠北游牧民族政权的进攻和沟通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去外国读书的留学生每年增加,外国人到中国来读书的留学生也是同样如此。留学生人数将随着时代发展,形成一股潮流,推动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那么“留学生”这个词是怎样产生的呢?“留学生”一词在我国是唐代开始的,而创造这一名词的,其实是日本人。我们知道,唐王朝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特别繁荣,与我国相邻的各国又敬畏又羡慕,他们纷纷派外交使节到中国来,表示友好,其中日本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次数最多。日本政府为什么当时对中国如此友好呢?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想通过外交活动在中国学…  相似文献   

17.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研究学科,如今,无论从渤海国的历史归属、种族构成、对外关系、渤海五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还是从渤海国与唐、日、新罗等对外关系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然而从宏观角度,将渤海国研究置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大格局中,研究其对外政策、文化交流对当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在国内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对国内近年来涉及东北亚视角的渤海国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够展现东北亚秩序下的渤海国问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给中日双方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推动中日关系友好发展.但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对华ODA的作用却发生了变化,成为一柄既促进两国交往与合作,又防范与限制中国发展的"双刃剑".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甘州回鹘和北宋王朝的交通孙修身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其时在河西走廊尚存有甘州回鹘、凉州六谷部、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等。其中除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是宋朝的羁縻州县外,余者都是独立的政权。同北宋王朝有着友好的关系。甘州回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