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耗资33亿美元的“卡西尼·惠更斯”探索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联合实施的,美国和17个欧洲国家约260名科学家参加了这项探索计划,到目前为止,该计划执行顺利,证明了人类对宇宙的“征服精神”,也证明了美国在太空探测中的领先地位。“卡西尼”的这次土星之旅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对土星进行进一步的探测,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活动已有近40年的辉煌历史,自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在太空度过了108分钟,至今已有300多人完成了宇宙飞行。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度过438个昼夜,成为人类在宇宙中持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香农·露西德在太空持续停留188天,是女航天员中世界纪录保持者。77岁老翁航天员格伦重返太空,使普通人到太空旅游由梦想变成现实。 1999年11月21日,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大长了民族志气。中国航天员何时能上天?谁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当航天员需要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3.
太空蚂蚁     
“哥伦比亚”号的殉葬者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了,这是一次“科学研究之旅”。舱内的7名航天员分成两组,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一项是来自纽约州锡拉丘兹市学生们的“太空蚂蚁”实验。学生们将蚂蚁放到一个称之为“蚂蚁工坊”的容器中,让航天员带到太空,航天员们在太空观察蚂蚁工坊中蚂蚁的行为、筑巢的情况,拍摄下蚂蚁的工作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通过航天飞机的通信下行线传给地面的学生。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太空失重环境对蚂蚁的行为和筑巢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5.
精彩的太空高尔夫球表演在地面上,顶尖高尔夫球手一杆也不过将球击出百米,但是现在却有一个球手,挥动着他特殊的高尔夫球杆,将高尔夫球打出200万英里,创造了人类打高尔夫球最远的吉尼斯记录,这位球手就是国际空间站第14考察组的俄罗斯航天员米哈伊尔·秋林,他在北京时间11月23日8时57分进行太空行走时,在国际空间站外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击球,刷新高尔夫球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34-38
英语“太空人”的单字是astronaut,不过,这专指美国的太空人。如果是俄国的太空人,英语用字是cosmonaut。这一用词是1961年,苏联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AlekseyevichGagarin)成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时,当时西方媒体创造的。俄文“kosmos”指宇宙,俄国人称太空人为kosmolaz。随着神舟五号太空飞船顺利升空,中国太空人杨利伟的黄色面孔受到世界瞩目,也让英文多了一个新单词。从此,一个诞生不久的中西合璧新英文单字也融入了西方世界,连日来已成为欧美各国媒体热门用字——“taikonaut”。如今,当我们提到“taikonaut”这个词时,恐怕脑海里面浮现的不仅仅是杨利伟,还会有升上太空的数位华人的身影做为龙的子孙,他们也是我们华夏一脉的骄傲。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位华人太空英雄。  相似文献   

7.
科幻小说作家总是有丰富的想象力 ,有些人甚至掌握真正的技术知识。欧洲航天局现在想对这些人的技术知识加以开发。他们已请伊韦尔东一家名为“来自别处的房屋”的乌托邦博物馆就未来对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加以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家博物馆有一座收藏了 4万本科幻书籍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欧洲航天局“科幻小说创新技术应用于外层空间”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克·居格说 ,这项研究还将包括对连环漫画和《星际旅行》等电影的利用。在与现实有明确联系的科幻作品中 ,居格列举了金·斯坦利·鲁宾逊创作的《火星三部曲》。这部作品描绘了如何把火星…  相似文献   

8.
视点     
《科技新时代》2009,(7):10-15
太空杂工 这个正在太空望远镜模型上忙活的机器人名为“狐猴IIa”,它被科学家看做是太空中的瑞士军刀。按照构想,它将在太空中自主检查并维修“猎户座”载员探测工具这样的在轨航天器。它的每条手臂都有4个自由度,并且具有“快速连接”特性,让航天员能根据需要方便地为它更换工具。固定在环形滑轨上的两台三维相机赋予了它全景视野。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黄金年代最美丽的女人是谁?奥黛丽·赫本?费雯·丽?玉婆泰勒?玛丽莲·梦露?英格丽·褒曼?还是嘉宝……其实都不是,在黑白片时代,正式拥有“最美丽女人”称号的是她——海蒂·拉玛。作为演员,没有经典形象留于世人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她却有另一项宝贵财富永远留给并造福于后人。这项技术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可以说是手机的基础原理。所以这个大美人正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手机的鼻祖!而且是真正的鼻祖,并非只是想像出了可以随身携带、没有电话线的电话而已。海蒂·拉玛生于1914年穴也有1913年之说雪9月奥地利维也纳一个银行家的家庭。从…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之后,两个航天员乘组的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5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12.
一帆 《科技新时代》2006,(11):52-52
作为“极限环境任务行动(NEEMO)”的一部分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对为重返月球而进行准备的航天员在海底实验室进行训练。这个名为“宝瓶宫”(Aquarius Underwater Laboratory)的水下实验室距离美国凯斯国家海洋保护区的基拉戈海岸约6千米迄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这里就像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潮湿的飞船.航天员在这里进行进入太空前的适应性训练。他们会使用专用语言进行交流习惯太空食品。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说。  相似文献   

13.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1X):12-13
精彩的太空高尔夫球表演 在地面上,顶尖高尔夫球手一杆也不过将球击出百米,但是现在却有一个球手,挥动着他特殊的高尔夫球杆,将高尔夫球打出200万英里,创造了人类打高尔夫球最远的吉尼斯记录,这位球手就是国际空间站第14考察组的俄罗斯航天员米哈伊尔·秋林,他在北京时间11月23日8时57分进行太空行走时,在国际空间站外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击球,刷新高尔夫球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8,(11):114-114
A:在太空飞行,航天员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长期失重。短期、近地空间的航天活动会造成航天员的“太空运动病”,症状包括头晕、出虚汗、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过这些症状通常都会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后逐渐消失。但如果是长期在太空工作,有一个问题是返回地面也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失重时间过长所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露易斯·布朗现在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走在街头,行人连多看一眼的可能性都不大。不 过,在25 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她在娘胎里便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她的降生,是英国著名妇产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顿和罗伯特·爱德华10 年艰辛研究的结果,给全世界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一线“生”机。露易斯因此被称为科学的奇迹和试管授精技术的奇迹。30 多年前,英国一位火车司机约翰·布朗和妻子莱斯莉结婚以后,长期不能生育,妇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科普顿经过细心的检查,确诊是由于布朗夫…  相似文献   

16.
制动发动机技术目前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当流行。在美国国会和白宫还为该局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进行辩论时,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在推动其重要的承包商尽快建造一种新的“太空的士”,以使航天员能够比乘坐航天飞机更安全地往返于国际太空站(参见74页“一个圈外人  相似文献   

17.
陈光 《今日科苑》2007,(5):13-15
当35年前“阿波罗17”号上的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就再也没有人在月球上激起过尘烟。现在,美国人正打算重返月球,不过,此番“二进宫”,不仅仅是把星条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些脚印那么简单——2024年在月球上建永久基地,美国人要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并将其作为太空探索和飞向火星的“跳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后,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反响强烈.有22年航天飞机研制经验的美国航天专家詹姆斯·奥伯格高度评价说:"毫无疑义,中国将在未来儿个月内成功发射一艘可以载两到三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行成功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此后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神舟号"之后的中国载人飞船将载着谁飞向太空?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如何选拔?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如何训练?航天员上太空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你有幸能到太空中生活,你觉得你可以在太空中待多久?据资料记载,有一位叫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的航天员曾在轨道空间站上住了311天,这大大超出了其他航天员单次在太空生活的时间、不过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创造这个纪录的,因为他在升空时还是苏联航天员,而回到地球时,国籍就变成了俄罗斯。没错,就是因为苏联解体,他才不得不在空间站上多住了好几个月,直到俄罗斯政府派出航天员来接替他。科学家们从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着手,对“人在太空能待多久”  相似文献   

20.
<正>不仅是航天员、“太空教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成员还化身为“太空菜农”。去年下半年,在他们的细心照料下,问天实验综合舱中的植物一派生机勃勃。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陈冬、刘洋、蔡旭哲向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太空菜园”。小麦长势喜人;生菜翠绿,“味道美极了”;两株拟南芥已经开花;水稻植株茁壮生长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