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母语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母语一直被认为对二语习得起着妨碍作用。本文根据有关理论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利用母语策略促成其在目的语中正迁移。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所起的消极作用往往被认为大于其积极作用。由于语言的共性特征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要适当、合理地利用母语资源,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奕东 《双语学习》2007,(9M):181-182
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母语一直被认为对二语习得起着妨碍作用。本文根据有关理论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利用母语策略促成其在目的语中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正迁移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四个方面对汉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本文简单地回顾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初步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促进作用,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良性作用,才能使教学相长,促进二语习得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母语在二语语义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二语习得研究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母语迁移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母语对二语语义习得的影响,提出母语在二语语义习得问题上的辩证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冬静  何蕾 《华章》2007,(3):115-115
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探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首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回顾了母语对二语习的影响的有关研究,最后概括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正迁移和负迁移,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对影响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因素的分析,对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个人理解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儿童的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在很多方面(如习得年龄、手段、模式、环境和动力)都有区别。由此得出结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毫不费力的,而成人的二语习得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不同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效果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从联结主义角度看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二语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联结主义学习观证明母语影响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母语积极的一面,并通过建立新的权重联结来克服其对二语习得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对二语作文的影响以及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并指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介语是出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探寻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为外语课堂提供教学材料的选择,并给外语教学以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过渡语理论是研究二语习得非常重要的理论,过渡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本文介绍了过渡语的概念与性质,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错误,重视文化教学,利用情感因素、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优化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探讨的重要问题。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其中颇具争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客观认识母语思维与迁移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家铭 《海外英语》2012,(6):268-269
People have controversial idea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our native langu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popular belief is that native language(NL) interferes the second language(L2) learning,which is known as negative transfer,while positive transfer is seldom mentioned,or even is neglected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e found that in teaching when the L2 learners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another language,they may resort to their NL to get help.So we can’t only think about its negative aspect.In fact that NL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LA,so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to lead to the positive transfer,then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母语习得与外语学得的差异,并由此得出启示,提出了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搞好外语教学的方法,即倡导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交际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近十年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调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普遍语法理论.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四个方面.因此,要合理的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量消除或降低母语的负迁移,达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关于母语迁移与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_直引起普遍关注。本文研究母语迁移的产生机制,揭示母语迁移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利用母语迁移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的主要差异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便于习得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