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补遗48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应秋系明末清初金州人氏,是明末清初安康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文集《一砚斋集》一直以手稿形式流传。《一砚斋集》有48首词,是清初词的组成部分。整理出版这些词有利于全清词的编撰和研究,同时也是已编《全清词·顺康卷》补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刘应秋《一砚斋集》所用典故数量众多,来源广泛。它们有的取材于经、史、子、集,有的直接取材于熟语成语,有的源于诗文名著,形成了独特的典故类群。分析《一砚斋集》典故取材的来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其用典技巧和用典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一砚斋集校注》首次对明末清初安康地方文人刘应秋作品予以搜集、整理和校注。全书收录详备,校勘细致;考证精细,条分缕析;注释简明,多有创获。《一砚斋集校注》不仅为西北地区清代文学研究提供文献补充,而且为安康地域文学研究涂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悲苦的流人生活,独特的塞外风貌,使得黑龙江卜魁流人方登峄、方式济父子具有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条件极其恶劣的边塞,凤凰涅槃地成就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辉煌,创作了如《星砚斋诗稿》、《葆素斋集》、《葆素斋古乐府》、《葆素斋今乐府》、《如是斋集》等一批诗作集。  相似文献   

5.
高启诗文集有单行本与合集本两大类,合集本又可分为类编本和汇合本两个系统。单行本数量多,最初基本上属于稿本或手抄本,但这些稿本现在均已亡佚。单行本反映着作者自己整理的原始形态,而类编本则基本上是后人整编的结果。高启的类编本主要有《缶鸣集》、《槎轩集》、《大全集》等。而汇合本主要有《大全集》十八卷附《扣舷集》一卷等4种。  相似文献   

6.
刻本《众香词》、《妇人集》、《国朝闺秀正始集》、《小檀栾室闺秀词钞》,稿本《皖江妇女诗徵》等诗词集,收录不少清代安徽颍州籍女性诗词,一些诗词作品为《全清词》所未收,但上述集子在作品的归属、作者小传等方面往往还存在一些舛误,兹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7.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11-14,18
刘应秋《一砚斋集》中有乐府诗二十二首。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多向度的情感价值和心理动态,从中可见其在动荡年代艰难的生存过程。刘应秋的乐府诗既继承了前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有所创新。研究这些乐府诗,将有助于我们梳理清代乐府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在《一砚斋集》中,刘应秋能够灵活使用不同典故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或抒情言志,或送别赠友,或写景记事,或唱和宴饮,同时通过一典多用、类典叠用、活用化用等不同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修辞效果,也显示了刘应秋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肖红以小说蜚声于中国文坛,但肖红的创作的开始,却始于她的新诗,即创作于一九三二年七月的短诗《春曲》,发表于同年《商报》副刊《原野》新诗上。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之前,肖红曾将她三二年到三七年写的诗歌,编了《肖红自集诗稿》的手稿本,在她离开上海去武汉前,曾将手稿本由肖军亲自交给许广平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教学课件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教学设计要分析学生的特征,要确定适宜用教学软件表达的内容。系统设计要掌握好各种媒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要处理好节点、链、网络之间。多媒体《中国学》课件的稿本编写包括字稿本编写和制作脚本编写。其中字稿本编写主要是描述教学内容;制作脚本编写就是对字稿本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影山词》稿本最近在贵州省博物馆发现,和其他各种《影山词》相较,稿本《影山词》独具文献价值.首先,稿本《影山词》比其他各种版本多出14首词作;其次,稿本《影山词》留有大量的黎兆勋等人的批语,从中可以看出莫友芝、黎兆勋的词学观念,可知浙西词派对莫友芝、黎兆勋词创作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浙西词派的影响范围;第三,从稿本可以探究其他各种版本《影山词》的流变;第四,通过稿本《影山词》可以校正他本《影山词》之误,亦可纠正前人对《影山词》的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路工先生发掘的吕天成《曲品》万历庚戌稿本(以下简称“稿本”),是近年来古典戏曲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晚明戏曲家吕天成(1580——1618)的《曲品》二卷,刻本早已失传,向以钞本传世。一  相似文献   

13.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翏莫子集》,一函六册,收录了俞超、俞兴瑞、俞承德祖孙三人之集,较之《海昌俞氏丛刻》更为完备,实为"海昌俞氏家集".俞兴瑞早有大名,生计所迫,只得久客杭州,"卖文为生".通过《翏莫子集》《翏莫子杂识》,或能感受这位下层文人捉刀、坐馆、交游、唱和、思亲、怀乡的真实生活;从俞超的《见闻近录》、俞兴瑞的《翏莫子杂识》到俞承德的《高辛砚斋杂著》,能够清晰地看出这个家族好言玄妙、喜谈鬼神的尚异尚奇之风.解元出身的俞承德,文武兼擅,他曾两次参加并指挥过与太平天国军队的战斗,同时他也是清末有名的山水画家,诗画齐妙.  相似文献   

14.
曹植是我国建安年间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从两汉辞赋民歌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极大地丰富了诗赋的内容和形式,影响深远。以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为研究稿本,以黄节先生的《曹子建诗注》为参考资料,以曹植的赠答诗《离友》为入手点,试剖析曹植赠答诗的部分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谢章铤的学术思想及传世稿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章铤是近代重要的文学家 ,他兼工诗、词、古文、骈文 ,并在词学理论、方言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建树 ,谢氏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经学致用和治学不立门户两方面。谢章铤一生著述颇丰 ,刊本《赌棋山庄全集》多达 76卷。其传世稿本多达 15种 37册 ,其中《乐此不疲随笔》、《便是斋琐语》、《我见录》等为未刊稿。稿本中还有数百首诗、词、文为刊本所未收 ,已刊篇目的文字与稿本也有异同。本文对谢章铤传世稿本的庋藏、流传情况、款式、价值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虞诗苑续编》是清代苏南常熟的一部地方性诗歌总集,它上承《海虞诗苑》,两者共同构成了清代常熟的地方诗脉络。《续编》的稿本非常稀见,较全的稿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本。《续编》与《海虞诗苑》在形式上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续编》虽为残本,却弥足珍贵,既是诗歌的文献,也是诗人的文献,不仅是对《海虞诗苑》的续接,更是补充。  相似文献   

17.
明末王嗣奭所著《杜臆》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注杜大家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中曾大量引用王嗣奭评语。仇氏所据为《杜臆》之林非闻钞本。仇氏所引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杜臆》稿本差异明显。笔者考辨后认为:仇兆鳌所据林非闻钞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为两个不同钞本,且林非闻钞本晚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  相似文献   

18.
近读清代邓廷桢的《双砚斋笔记》,颇有所得.邓廷桢(1775——1846),字嶰筠,浙江海宁人,嘉庆六年进士,曾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所著《双砚斋笔记》,以研讨经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为主,尤其重视音韵,“认为训诂不可不求之于声”.对于《说文解字》,邓氏也有很深的研究,对《说文》之说本字本义,《说文》之引经,皆了然于胸中.邓氏所探讨的不只限于经传,还涉及方言俚语,将它与经传相印证,而有所发明.还有,  相似文献   

19.
汤志钧同志在《文物》1980年第7期发表了《<大同书>手稿及其成书年代》一文(以下简称汤文),根据在上海博物馆发现的康有为《大同书》手稿,进行了考证。我认为手稿的发现是重要的,汤文的考证也是有益的。但汤文却认定这个手稿“是最初属草时的稿本”,不可能是原稿被抄没后另行缮述的稿本,即在此之前没有更早的稿本了,1884年康有为没有撰过《大同书》,康说撰于此年,那是他倒填年月。对这种看法,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目  相似文献   

20.
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三十一年,姜宸英曾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主要分撰《刑法志》及相关传记。南京图书馆藏有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两种稿本,检其内容,均残缺不全,且为孤本。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历来未被学者研究和称引,因此很有必要系统地考察姜宸英修史情况及其两种稿本的价值,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姜宸英对《明史》修纂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