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份数”是指某个物理量在总体中所占的比值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份数”解电学题的方法 .例 1 将电阻R1=10Ω ,R2 =5Ω串联接在 3 0V的电路中 ,则R1和R2 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解 由欧姆定律可知I=U1R1=U2R2,即 U1U2=R1R2=21.上式表明U1、U2 的和可分为 3份 ,其中U1占 2份 ,U2 占 1份 .而这 3份对应的总电压为 3 0V ,即表明每 1份为 10V ,所以有U1=2 0V ,U2 =10V .例 2 如图所示 ,已知R1=10Ω ,R2 =5Ω ,试求表A1与A2 的示数之比 .  分析与解 由于R1与R2 并联 ,所以R1和R2 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实验中用伏特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时 ,通常用一只伏特表分别测出每只小灯泡 (或电阻器 )以及串联后两端的电压 ,而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发现 ,在实验中如不注意条件变化 ,随意使用将造成实验错误。例 :如图一 ,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AC间 ,其中R1=6千欧 ,如果用内阻RV=4千欧的伏特表并接在R1两端 ,读数U1=30伏 ;如将这只伏特表并接在R2 两端 ,读数U2 =2 0伏。试求电源电压UAC。  错解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 ,UAC=U1 U2 =30伏 2 0伏 =5 0伏分析 :在中学直流电路…  相似文献   

3.
1 在家庭电路中 ,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标有“2 2 0V 2 0 0 0W”字样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3min ,消耗电能kWh . (2 0 0 1年上海市中考题 )2 某导体的电阻为 10Ω ,若在 1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6 0C ,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A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为J . (2 0 0 1年山西省中考题 )3 定值电阻R1∶R2 =3∶2 ,当它们串联接入电路时 ,其功率之比为 ;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时 ,其功率之比为 . (2 0 0 1年天津市中考题 )4 为防止造成危害 ,电视机的机壳上都有散热窗 . (2 0 0 1年吉林省中考题 )5 一个“12V 6W”…  相似文献   

4.
一、降压作用 (串联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 ,当电源 (电路 )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 ,用电器不能直接接入该电源 (电路 )上 ,否则有可能烧坏用电器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 ,可以在用电器上再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电阻 ,降掉一部分电压 ,使用电器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例 1 有一只标有“6V 3 6W”的信号灯 ,想把它接在电源电压为 9V的电路中 ,要使信号灯能正常工作应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 :如图 1 ,信号灯的电阻为图 1RL=U2 LPL=(6V) 23 6W=1 0Ω ,正常工作时UL=6V ,则U′ =U -UL=9V - 6V =3V .  又I…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无锡市中考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题目 :将一个额定功率为 2W的灯L1与定值电阻R及电流表串联后接入电压为U(保持不变 )的电源上 ,灯L1正常发光 ,电流表示数为 0 .2A .若将灯L1换成额定电压与灯L1相同 ,额定功率为 5W的灯L2 ,要使灯L2 实际消耗的功率小于 1 .8W ,则电源电压的范围应    V ,电阻R的范围应    Ω .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电源电压 :U >1 8V ;电阻 :R >4 0Ω .笔者以为参考答案欠完整 .完美的解是什么 ?如何分析得到的 ?请看下文 .本题已知 :U额 2 =U额 1,P额 1=2W ,P额 2 =5W .当灯L1…  相似文献   

6.
1 电路如图 1所示 ,已知VCC =12V ,晶体管的β =5 0 ,rbe=1kΩ ,RS=1kΩ ,UBEQ =0 ,Rb=4 0 0kΩ ,Re=RL=Rc=4kΩ。图 1 题 1电路图试分析当开关K全部闭合和全部打开时电路的工作状态 ,并填表 1。表 1 题 1表 (待填表 )K的状态 IBQ(mA)ICQ(mA)Au(或AuS)Ri(kΩ)Ro(kΩ)全部闭合全部打开2 工作点稳定电路如图 2所示。已知晶体管的β =10 0 ,UBEQ =0 .6V ,rbb′ =30 0Ω ,VCC =12V ,Rb1=2 0kΩ ,Rb2 =6 0kΩ ,RS =1.6kΩ ,RC =RL =3.6kΩ1,Re=2 .4kΩ。试求 …  相似文献   

7.
a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图 1 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按图 1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 ,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阻Rx 两端的电压Ux,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x 的电流Ix。用公式Rx=Ux/Ix 可以求出Rx 的值。测量中可以改变变阻器R的值 ,多测几组Ux 和Ix 的值 ,得出Rx 的多个测量值 ,然后求出Rx 的平均值。b .用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阻。图 2 电压表定值电阻测电阻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定值电阻 (阻值为R0 )按图 2所示连接电路。用电压表分别和电阻Rx、R0 并联起来 ,闭合开关S ,测出它们两端的…  相似文献   

8.
设电阻R1、R2 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将R1、R2 分别 (或并联 )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 ,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和P2 .将R1、R2 串联起来 ,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 ,消耗的总电功率为P ,则R1=U2P1,R2 =U2P2,R =U2P.因为R =R1 R2 ,所以 U2P=U2P1 U2P2.即有1P=1P1 1P2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倒数 ,等于各串联导体分别 (或并联 )接在同样电压下的电功率的倒数之和 .这是一个电功率问题的重要推论 ,灵活运用这一推论 ,往往能妙解有关电功率问题 .例 1 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 (R1>R2 )串联后接在一个电压为U的电源…  相似文献   

9.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2,23(2):20-20,24
一般认为 ,选择题难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实不然 .2 0 0 1年云南省的一道中考选择题就在过程分析上作出了文章 .〔题 1〕 现有A、B两只灯泡分别标有“PZ1 1 0 -1 0 0”、“PZ3 6-1 0 0” ,能否将它们串联接在 2 2 0V的电源上使用 ?(设I为接入后的总电流 ,RA、RB 分别为两灯泡的电阻 ,可视为不变 )(A)能 ,因为 1 1 0V +3 6V <2 2 0V .(B)能 ,因为I=1 0 0 +1 0 02 2 0 A ,不超过任意一只灯泡允许通过的电流 .(C)不能 ,因为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 .(D)不能 ,因为UA=2 2 0RA+RB×RA≈ 1 98V ,A灯将被烧毁 .题…  相似文献   

10.
王杨光 《物理教师》2004,25(12):55-55
题:给你一只标有“5Ω 3A”的定值电阻和一只标有“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若串联后接入电路,它们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V;若并联后接入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V,干路中能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  相似文献   

11.
题目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所给器材有 :定值电阻R1 、R2 、R3,电源 (电压不变 )和开关各一个 ,导线若干 .每次组成电路时 ,可以三个电阻都用或任意选用两个 .对符合以上要求的所有的各种电路 ,用电流表来测量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和干路电流 ,用电压表来测量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结果发现 :(A)电流表最小的示数为 0 5安 ;(B)R1 消耗的电功率的最大值为某一值PM;(C)在组成的图 1所示的电路中 ,R1 消耗的电功率为 PM9,电压表的示数为 4伏 ;(D)在组成的图 2所示的电路中 ,a、b两处的电流强度之比等于 4.求 :定值电阻R1 的…  相似文献   

12.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因此各电阻分压时遵循U1∶U2=R1∶R2的比例关系.即:在同一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串联电路的这一分压原理在电学解题中有重要的应用,现以下面两方面为例.一、解物理量估算问题例1如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Ω,R2=20Ω,R3的阻值不为0,当断开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A)11V(B)10V(C)9V(D)8V解析: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3V.则当闭合开关S时,电阻R1被短路,两端的电压变为0V,所以电阻R2、R3两端的电压共增…  相似文献   

13.
初三物理分组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通过实验,观察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的控制情况。当断开支路中一个开关S1(如图)时,学生观察到一个明显的现象:灯泡L2比断开S1时要亮些。细心的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要给学生讲清原因,学习了第八章《欧姆定律》后最为适宜。图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U,电源内阻为r,导线电阻为r′,灯泡电阻为R1、R2。当S1、S2、S都闭合时,L1、L2并联,并联电阻R并=R1R2R1 R2<R2(R1)。此时,干路中电流I=UR并 γ γ′,L2两端电压为U2=U-I(γ γ′)=U-(γ γ′)UR并 γ γ…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 ,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路中的作用之一是保护电路 ,只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一定范围内 ,电路中的电表、用电器等元件就不会超过量程或损坏 .所以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常遇到求实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的问题 ,那么如何求解这类问题呢 ?下面举例分析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为 12V并保持不变 ,定值电阻R1=1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 0Ω ,电流表所接量程是 0~ 0 6A ,要使电流表的示数不超过所接量程 ,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 因为电阻R1、R2 串联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  相似文献   

15.
王小勇 《物理教师》2002,23(5):17-18
题目 ]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分别图 1接有完全相同的灯泡A和B .初、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 =2∶1 ,交流电源电压为U ,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则B灯两端的电压为 :(A)U/2 .   (B)U/5 .(C) 2U/5 .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 两种看法对上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 1 :设B灯的电阻为R ,电压为U2 ,电流为I2 .由匝数比n1∶n2 =2∶1可知 ,初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1=2U2 ,电流为I2 /2 ,而电灯A的电压为UA=U2 /2 ,所以U =UA+U1=5U2 /2 ,则B灯两端的电压为U2 =2U/5 .答案为…  相似文献   

16.
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问题是电学中的基本问题,灵活运用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的原理解决电学问题,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如图1所示,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有U=U1+U2,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压分配给了各个电阻.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结合欧姆定律U1=IR1、U2=IR2可得UU12=RR12.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进一步还可以得到U1=R1R+1R2U,U2=R1R+2R2U.对于n…  相似文献   

17.
例 1 如图 1,S1、S2是两个同时断开或同时闭合的联动开关 ,已知R1=12Ω ,当两开关同时处于某一工作状态 (断开或闭合 )时 ,R3 的功率P3 为 2 2 5W ;当两开关同时处于另一工作状态 (断开或闭合 )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2A ,此时R2 的功率P2 为 12W(电源电压不变 ) .求电源电压U及R2 、R3 的阻值各为多少 ?分析与解 当S1、S2 都断开时 ,R1、R2 串联 ,R3 断路不消耗功率 .所以题中涉及的两种状态 ,先是两开关同时闭合 ,后是同时断开 .列表如下 :开关的开闭电阻连接方式方程或方程组S1、S2 都闭合 R1、R3 并联 ,R2 短路 …  相似文献   

18.
在电源的两端接上一外电路电阻R ,若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则电源路端电压U =E -Ιr,当外电路的电阻R改变时 ,电路的电流亦随之改变 ,路端电压也会改变 .用横轴表示电流I,纵轴表示路端电压U ,U -I的关系曲线如图 2所示 .图 1         图 2在图 2中 ,线段AB即为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它位于第一像限 .线段AB上的一点 ,横坐标为I,纵坐标为U ,U I则为外电路的电阻R ;端点A表示外电路的电阻为 0时即短路时的电流和电压 ,短路时电流最大 ,为E r,路端电压为 0 ;端点B则表示了开路时的电流和电压 ,外电路开路时电…  相似文献   

19.
物理问题是灵活多变的 ,而在解决物理问题时 ,人们易受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干扰 ,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 .因此 ,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 .例 一定值电阻R0 和一滑动变阻器R连接 ,与R0 和R组成的电路相接的还有量程均为 0~ 15伏的电压表V1 和V2 ,设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始终恒定不变 ,当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其最大阻值的 13时 ,电压表V1 的示数U1 =8伏 ,V2 的示数U2 =10伏 ,再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加 10欧时 ,电压表V1 的示数U1 ′ =12伏 ,V2 的示数U2 ′ =14伏 …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题目 ,大多是根据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进行解答的。在学习中 ,如果能总结出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律 ,就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提高解题的效率。下面举例说明。例 1 已知电阻R1与R2 的阻值之比是R1∶R2 =1∶3,如果将这两个电阻接在一电源上 ,接通电路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l∶U2 =   ,消耗的电能之比W1∶W2 =   ,电功率之比P1∶P2 =  。对于这类问题 ,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 ,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电阻消耗的电能与电阻成正比 ,电阻消耗的功率也与电阻成正比。利用这一规律 ,同学们很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