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哈经雄教授费孝通先生、雷洁琼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我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和行政部门,向到会的各位领...  相似文献   

2.
叶铁桥 《云南教育》2009,(14):41-42
钱钟书、费孝通、巴金……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民国时期即已名满天下的学人,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季羡林先生的故去,则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延续。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恢复以来费孝通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建立人民的社会学、倡导文化自觉和提出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这些思想体现了费孝通先生对社会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价值诉求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指导中国社会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参考》2014,(23):I0002-I0002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显著的教育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成为栋梁之才,深受家长赞誉和社会认可。为此。费孝通先生为六中亲笔题词——艺术摇篮。  相似文献   

5.
以费孝通先生的社区田野调查(尤其是江村调查和云南三村调查)为起点,费先生的村庄生计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范式,即古典范式和当代范式。这两个研究范式各自隐含着种种结构性社会前提,对它们的剖析和阐述可以回答费孝通先生的两个研究范式在关于中国村庄生计的整个研究脉络中所处的理论地位。如今,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文化和体验的商品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心智)在乡村地区的渗透和扩散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村庄生计模式的结构性力量,对这些结构力量的阐述,表明费孝通先生所开拓的村庄生计这一研究方向,至今仍然有其经验活力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费老走了,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已经记不清楚从何时开始知道“费孝通”这一名字,只肤浅地了解到.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而对费老有关教育的认识与思考的了解,却是在数十遍地拜读了《教育以人为本——访费孝通先生》(《人民教育》2004年第9期,作者贾海红)之后。费老先生真切、豁达、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等高尚品质深深感动了我,对师者师、范之思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7.
石林红 《考试周刊》2010,(9):234-235
一、导言 费孝通于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城的一户小绅士家庭。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于吴文藻先生。1933年费孝通考取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研究生,师从俄籍教授史禄国。后来到英国师从于马林诺斯基。1938年秋,费孝通获得博士学位.在离英回国时在轮船上听到广州沦陷的消息,决定到吴文藻主持的燕京大学一云南大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苏州市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小学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社区,始建于1913年,己经有百年的历史。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多次访"江村",这里的"江村"就是庙港的一个村庄。学校针对区域特点与自身条件,在"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涵养孕育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依托从江村走出来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专著《行行重行行》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三十多年了。对于"藏彝走廊"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认为对中华民族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是汉族,对此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所处阶段不同则起凝聚作用的核心不同。  相似文献   

11.
Seminar是西方大学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范式,一般来说,“是一名研究专家向他的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这类问题,然后在他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费孝通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期间,就曾参加过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教授、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主办的人类学Seminar,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所走过的长达70余年的学术道路,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学术历史的一个缩影,生动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费先生的思想早已超出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范围,而成为影响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3.
叶铁桥 《成才之路》2009,(26):I0005-I0005
钱钟书、费孝通、巴金……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民国时期即已名满天下的学人。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季羡林先生的故去,则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延续。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管理》2009,3(5):82-82
2009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叶铁桥撰文指出,钱钟书、费孝通、巴金……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民国时期即已名满天下的学人,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季羡林先生的故去,则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延续。张中行评价季老的三个“难能”,每一个在现时代都是稀缺之物。  相似文献   

15.
董轩 《中国德育》2009,(6):95-95
1947年,三联书店将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讲义以及费老在《世纪评论》上连载的十四篇文章,整理出版,  相似文献   

16.
陈红 《新课程研究》2010,(7):140-141
阅读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与观察、计算、书写、表达等共同成为学习的五把刀子;著名学者费孝通说:强国梦从读书开始;武侠宗师金庸先生认为,“一生乐趣在读书”;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则认为,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两个部分评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首先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然后在肯定了其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本书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此书体现了费孝通先生关于婚姻家庭的本质、抚育方式、基本结构及社会继替等思想,对于今天维持家庭婚姻和谐、社会稳定和整个种族的延续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土中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编著的一部学术著作,其作为社会学研究成果,对我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及人民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在这本学术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其通俗性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技巧,并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乡土社会面貌进行详细论述,层递性地探索出了解决方案。一、以通读全文为阅读目的的理解性阅读学生在进行学术著作的阅读时。  相似文献   

20.
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这一概念十分符合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本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与内涵在不断扩大。因此,对“差序格局”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阐释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