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聊生活,引话题 师:很多人说现在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 生:害怕。 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2.
师:很多人说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生:害怕。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3.
说起写作文,有的老师也许觉得除了书上固定让写的几个文题外,再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实不然。生活中美的事物有许多,就看你能否去发现。今年一入秋,成群的瓢虫涌入教室。一天,语文课上,我发现几个学生不时向天花板上看 去,继而听见“你看,那边有”“那边也有”的小声议论,随即有更多的学生看着天花板。课堂一下乱了套。我刚想发火,可是又一想,这不正是一个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大家先静静!你们了解这些瓢虫吗?”学生们摇头。“那好,我们捉几只一起观察一下吧!”就这样,一节语文课变成了一节作文观察课,学生们兴…  相似文献   

4.
1 一、聊生活,引话题 师:很多人说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 生:害怕. 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作文时老是拖拖沓沓,不能完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老是如此拖沓呢?原因是学生胸无点墨,手头没有东西可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那么,我们如何教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呢?  相似文献   

6.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刘爽 《成才之路》2013,(32):66-66
在语文学习中,一谈到作文,部分学生就抓耳挠腮,有的不知道怎样组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还有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让学生能轻轻松松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8.
不少中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摇头,觉得作文难写,特别是没有材料可写。说起生活,又认为生活太平淡、太乏味,不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吗,不就是教室、饭堂、宿舍吗,多没劲。材料在哪里?没有材料。于是,作文时搜索枯肠,老材料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使用,作文也就写得干巴巴缺少活力,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材料?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米”?  相似文献   

9.
师:请问哪个同学写作文感觉没有任何困难? (无人回应) 师:何止是你们,有一个网络调查说,中国78%的孩子都怕写作文。为什么怕?“无话可写”。所以,今天的作文课,何老师就教大家几招,让大家“有话可写”。请大家及时记笔记。第一招,问。(板书:问)今天,大家第一次见到何老师,一定想了解我,就必须通过提问。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从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 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结合学…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2.
现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最难教的是什么?作文。学生最畏惧的作业是什么?作文。作文教学之路可谓艰难。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真所谓“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作文教学难道就这样令教师发愁,写作文就这样使学生畏惧吗?我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素材;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料,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到习作乐趣,取得了转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们真的无事可写吗?其实不然。现代儿童的生活面、阅读面比起他们的长辈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呢?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没有建立好“作文素材库”。尽管有了开阔的生活面。有了广泛的阅读面,但这些都是最原始的,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文素材”。所以,一到写作文,他们总觉得没有合适的材料,常常只能挠头皮儿、咬笔杆儿、干瞪眼儿。也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师生有一个共鸣:作文难,作文教学也难。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都会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没有真情可抒发。但是,静心而问,学生感到作文难,其根本原因何在?难道真的是学生练少了?是老师在作文课的指导有问题?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5.
提起作文,就是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尤其是课堂作文,学生更视之为洪水猛兽。因为课堂作文,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按老师的命题或标准去“做”文,学生往往会因为生活面窄,没有实际生活体验,而闻之色变。学生真的是没有经历,无料可写吗?不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这种作文困境中解放出来,解决无“米”之难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廖银铃 《现代语文》2009,(2):126-127
一直以来,许多初中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一些家长对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深感无能为力,部分语文教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有事倍功半的感觉。初中学生写作文最感头疼的是无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是空洞的、干巴巴的。而没有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学生都怕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像是看到一座高山挡在面前一样,总是难以逾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没内容可写。而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关键还得给学生找来写作之“米”——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源泉在哪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细节,从生活中找“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秋红 《学周刊C版》2011,(4):118-118
有一个网络调查说,中国78%的孩子都怕写作文。为什么?“无话可写”。老师有为同学们“解惑”的责任。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话可写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题,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冥思苦想,却依然无从下笔,无事可写,即使最后勉勉强强地挤出了一点“牙膏”式或“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却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感人,不生动。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作文素材匮乏,没有写作兴趣;其次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写,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写、会写、写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一动笔写作文,总是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普遍存在“等米下锅”或“无米下锅”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把作文的“活”素材搬进课堂,为学生“送米下锅”呢?一、在课堂上动手学做。有的学生写家务劳动的作文过于简单,几笔就带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