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如:“或”即“常常”、“往往”;“必以情”,即“必以诚”;“用”当解作“因为”、“由于”;“执辔”,即“拉着马缰绳”;“弗之怠”,即“不懈怠;之,结构助词,无实义”;“清角吹寒”当释为“凄清的号角吹来寒意”;“中庶子”,即“君王的家臣”;“封”,即“筑土为坛以祭天”;“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并非叹老嗟卑的牢骚;“夺”当释为“改变”;“与”,即“赞成、同意  相似文献   

2.
“冫”是一个部首,现在的“冫”表示着各种不同的意义,有十种情况。“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冫”是“冰”,但是“冰”是作声符;“冫”不是“两点水”,而是“二”;“冫”是“氵(水)”的省略,成为真正的“两点水”;由于引申的原因,“三点水”演变成了“两点冰”;因为字义是“减少”,所以将“三点水”减成“两点水”;字义和“冰”相似,而因此以“冫”为形符;因为“避讳”,“三点水”不得不变成“两点水”;因为避祸,把“氵”改成“冫”;因为汉字简化而被归入“冫”部。  相似文献   

3.
《浙江教育科学》2009,(6):F0002-F0002,F0003-F0004
义乌市实验小学的“快乐阅读”,借鉴“文化”、“艺术”、“生活”、“现代”和“生命”等因子灵动地演绎着小学生的读书之路,“诵·读·悟·行”四结合的阅读过程将读书活动变成“人文对话”的精神套餐,构建了家庭书架、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三级书架”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5.
1.“么”姓,读“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位”的“单”;12.“舍”姓,读“投”,不读“舍得”的“舍”;13.“…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步入“十二五”之际,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对未来的校长培训工作新特点作前瞻性的认知。“十个”不同视域的认知梳理:从“本质属性”视角看,增强培训的“服务性”;从“层次状态”视角看,凸显培训的“提升性”;从“战略占位”视角看,确立培训的“引领性”;从“目标导向”视角看,重视培训的“个体性”;从“运行流程”视角看,讲求培训的“规律性”;从“具体操作”视角看,夯实培训的“精细性”;从“方式创新”视角看,发挥培训的“多样性”;从“内容整合”视角看,建构培训的“模块性”;从“策略对策”视角看,加大培训的“合作性”;从“培训种类”视角看,拓展培训的“远程性”。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8.
《型世言》中“臂上焚香”、“把”、“老爷”、“嫂子”、“老妈/老妈官/阿妈”、“脚跟头人”、“人材”、“俏花”八条词语未被解释,其义当为:1.“臂上焚香”,把物用钩针挂在臂上去烧香;2.“把”,嫁娶;3.“老爷”,对出家人的尊称;4.“嫂子”,对所爱女子或妻子的爱称;5.“老妈/老妈官/阿妈”,对妻子的泛称;6.“脚跟头人”,熟人;7.“人材”,女子的姿色;8.“俏花”,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  相似文献   

9.
依据出土文献,《楚辞》中的“邑邑”,读为“喝喝”,拟声词,训为“风声”;“娭”读为“疑”,“南疑”指九疑山;“车”与“轸”同义换用“;朅”读为“匄”,训为“祈求”,与“愿”同义“;交”读为“敲”,训为“击打”“;西”读为“迅”,训为“疾速”。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4,(10):48-48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时则训》部分语辞或可商榷:“总至”之“总”当以“多、众”之训为是;“元日”之训,《汉语大词典》当补“甲日”即每旬首日之释;“省妇使”谓“减省妇事”;“毋浇灰”之“灰”字不误;“培户”与“俯户”、“坏户”、“坯户”音义皆同,谓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处稍小;“宾雀”之“宾”当属上句,作“候雁来宾”,“雀”当属下句,作“雀人大水为蛤”;“湛焙”为酿酒之重要工序;“处必掩”不必据《吕氏春秋》改作“处必弁”;“夏晦”当作“夏海”;“令正”当“令止”之误,亦作“令疵”、“令支”等,为“北海胡地”。  相似文献   

12.
“蜂拥”不可写作“蜂涌” “拥”读yong,“涌”读yong;两字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拥”是形声字,形旁是手(扌),本义指抱,如“拥抱”;引申指围着,如“前呼后拥”“簇拥”;又引申为聚集到一起,如“欢乐的人群拥向广场”“蜂拥而至”“一拥而入”“拥挤”“拥塞”;  相似文献   

13.
钱和苦恼     
钱可以买到“房屋”,器”,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珍贵首饰’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偷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头脑”;钱可以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化”;钱可以买列“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时则训》部分语辞或可商榷:“总至”之“总”当以“多、众”之训为是;“元日”之训,《汉语大词典》当补“甲日”即每旬首日之释;“省妇使”谓“减省妇事”;“毋浇灰”之“灰”字不误;“培户”与“俯户”、“坏户”、“坯户”音义皆同,谓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处稍小;“宾雀”之“宾”当属上句,作“候雁来宾”,“雀”当属下句,作“雀人大水为蛤”;“湛焙”为酿酒之重要工序;“处必掩”不必据《吕氏春秋》改作“处必弁”;“夏晦”当作“夏海”;“令正”当“令止”之误,亦作“令疵”、“令支”等,为“北海胡地”。  相似文献   

15.
如果想掌握序数词的用法,那么就来剖析序数词的“本领”吧!【序数词的构成】先来读下面的巧记口诀,它会帮你记得又快又准:“基”变“序”很容易,词尾加上“th”;“一”“二”“三”需注意。结尾各是“st”“nd”“rd”;“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二十”到“九十”,“tv”变成“tie”;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二““‘,二”二”·……”·…“(4.93)试论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实践·“···”··”“··”·“···”·······“··”····”“一“·”·“·”·”·”·”·“·“·(4.10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发展·“.““.·········……“.……”,.,·”·…“.,·,”‘…”…,”二‘(4.113)哲学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试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哲学观点(1。30)、1。39)僧肇“不真…  相似文献   

17.
要适应新课改的浪潮,历史教师应实现以下几个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变;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江河”转变;由“教科书的执行者”向“新课程的塑造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多”与“少”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的反义词,两者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多”与“少”作状语的不对称;“多”/“少”作定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谓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补语的不对称;“多”/“少”作中心语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任受”等六则词条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认为“任受”的书证应选用更早的例句;“信马由缰”一词缺乏构词理据,当据“信马游缰”的用例予以改正;“正寝”一词不可说“即路寝”;“渤海”的义项当据《山海经》等典籍增补;“震憾”当删,而补“震撼”;“陋巷”、“陋室”当释为“僻陋的居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下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特点,切实转变观念:变“灌”为“导”;变“全讲”为“选讲”;变“一成不变”为“不拘一格”;变“题海战术”为“能力迁移”;变“轻课外”为“重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