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象似性现在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以往的关于象似性的文章大多集中在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问题上,也有很多关于词汇象似性和语法象似性的文章,但关于象似性在广告中的运用的文章则相对较少。鉴于此,论述象似性在广告中的体现,如果广告商能够在创作广告的时候运用到象似性理论,则会使广告更有吸引力,广告的宣传效应也会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言象似性研究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对广告英语的象似性研究还很薄弱。广告英语的象似性主要表现在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等方面。在广告语言中灵活运用象似性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广告的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映照关系,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从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试图检验证明语言的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研究中具有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一方面注重象似性理论体系自身的建设,一方面重点研究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体裁中存在的象似性现象.相比而言,对于广告英语中的象似性尚缺乏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广告中的声音象似性现象,论证其修辞功能,说明其在广告英语中发挥的重要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映象象似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内容主要涉及听觉象似与视觉象似两个层面的修辞效果.研究证明映象象似性可以被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取得相应的文体效果.本文的尝试丰富和拓宽了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也为广告的创作和欣赏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是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言的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本文研究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现象,运用象似性理论——映象象似性与拟象象似性分析广告语言在音、形和结构方面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7.
周艳芳 《海外英语》2013,(19):168-170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拟声词的运用尤为突出。此研究从语言象似性理论入手,对《红楼梦》中的拟声词在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从语音象似性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象似性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象似性与文学翻译的研究探讨提供了新视角,希望能为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带来一些新启发。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挑战和补充。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把象似理论运用到诗歌翻译中,探讨诗歌的象似性翻译观,以期对诗歌的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象似性的发展由来已久,最先由符号学发展而来,随后渐渐地在认知语言学界发展起来。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象似性的实践分析也主要集中在现代诗歌。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讨中国古典诗词象似性的英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探究发现,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存在大量的象似性案例。本文探究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及其十五个英译本,对原文和译文的象似性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宋词及其翻译中的象似性。研究发现象似性的理论在翻译大家的译本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他们采用了各种翻译象似性的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象似性理论成为了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诗词被誉为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的一种文学体裁.作为中华民族文学文化中的瑰宝,宋词的翻译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象似性角度出发,对宋词所独有的情感特征进行研究,指出象似性是宋词翻译中情感得以传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理论中涉及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关注,以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象似性原则的应用在其诗文的译作中可见一斑。因此,结合象似性原则对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艺术赏析和研究对于学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并不断发展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学者用象似理论分析诗歌、小说、广告的语言现象,但是对影视作品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分析了象似原则中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在《阿甘正传》中文化、语言和人物的应用,以期对于象似理论的应用做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5.
范莉 《现代语文》2014,(3):117-120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重视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指导。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有效性及其在汉英语序上的不同体现,论证象似性原则在英汉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基于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三分法,象似性可以分为影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喻象象似性。论文从拟象象似性角度分析《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在语篇层面对原文中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的翻译处理,并探讨了译文对原文中顺序象似性的重构、数量象似性的再现以及距离象似性的模仿,旨在揭示拟象象似性指导下的翻译应摆脱“只达意传神而不彰显形式”的片面翻译观,要尽量达到“形神并重”、“形神兼似”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为视角,探讨并鉴赏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的英文翻译版本;以徐忠杰、杨宪益、许渊冲和朱纯深的英译版本为例,探讨几种象似性原则在其英译作品中的体现,其中,隐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五种原则在英译作品中的体现尤为突出。象似性原则不仅是评判翻译的新标准,也为翻译从认知的角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与文学翻译关系密切,当象似性处于活跃状态时,它就成了译者捕捉和把握的对象。与雅各布森的分类不同.Noth.W.将象似性分为语外象似性和语内象似性,拓展了象似性研究的范围,为我们探讨被关注甚少的语音象似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张娟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7):99-101
近年来句法象似性成为了语言象似性研究的重点。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三个方面分析句法象似性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某些理论,可以发现,语言象似性与生成句法并非截然对立。句法结构具有象似性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