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续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体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体育学者的哲学素质、体育实践的哲学牵动三个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了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体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体育学者的哲学素质体育实践的哲学牵取三个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了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哲学     
从体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体育学者的哲学质素和体育实践的哲学牵助三大方面阐释了体育系统可从哲学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体育哲学与竞技体操实践的共存机制做出探讨,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旨在揭示其内部本质规律,为体育哲学理论的丰富及科学地应用体育哲学解决体操实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竞技体操价值、意义以及为日后竞技体操教学、训练、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视角研究体育,是体育事业幸运的标志。然而,研究体育与哲学方面的文章甚少。在我国,体育与哲学的研究不尽人意,基本上是“两张皮”。体育需要哲学,但体育需要什么哲学?从哲学发展史考察,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都不能成为研究体育的理论依据。体育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体育观、体育方法论和体育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周易》阴阳观与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传统文化及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阴阳互动是体育战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促进体育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阴阳平衡是运动员追求的动态目标.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休闲体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休闲体育,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选择,是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创新与整合的产物,它倡导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体育的休闲娱乐本质属性及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人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这一文化载体的交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通以实践哲学的视角探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在教学思想、发展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想指导下,依托实践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过程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哲学原理,加强高校体育课程科研实践的引导力,教学发展实践的基础力,加强体育赛事实践的作用力等方面的构建路径,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认识论的基本定义,揭示了它在哲学研究和体育哲学发展中的意义,继而剖析了在当代体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本体论导向"和近代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物二分"理念,认为这两者使体育哲学研究缺失了认识论研究的维度。引入了古代体育的"知识复兴"、现代认识论对近代认识论"心物二分"理念的批判和当代身体研究发展这3个因素,从理论背景和研究导向上给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可能性,以此实现体育、身体和知识这三者的会聚,构建"体育知识"何以形成和"体育知识"如何得以认识这两个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的基本问题,从中展示体育哲学认识论对体育与身体、体育与知识这两个基本关系的定位和对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传递知识这两个过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中过程与结果的认识问题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体育学刊》2006,13(2):132-134
从分析球迷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时的特殊心态入手,根据互补原理所揭示的道理和帕斯卡尔的哲学思想,剖析了竞技体育比赛中过程与结果的认识问题,发现结果不可能是不重要的,但认为结果是最重要的又会造成对体育的歪曲和误解,进而认识到在竞技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价值才是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人文研究存在哲学思维多样化和理论体系的不足、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缺乏深义、学科研究方法也显得相对单一等问题。哲学思维及理论缺失,将导致终极价值观偏离本位;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民族符号、象征的消失;研究方法不足,会使学科发展缓慢。以人文学母学科——人类学的观点和研究经验,对体育人文理论的发展进行思考,体育文化现象不是随机创造或者抽样参照的结果,发展体育人文理论要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以人性的哲学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体育院系大学生与其他院校大学生及美国大学生的哲学观对比,从信任、利他、独立性、意志力、复杂性和变异性6个方面时体育院系大学生的哲学观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In 1972 I attended the Pre-Olympic Scientific Congress in Munich. For the first time science and sport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Olympic Games. The organizers presented a book Sport in Blickpunkt der Wissenschaften (Sport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hat summarized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main sport scientific approaches (41). The German philosopher Hans Lenk gave a presentation of a broad array of past and present interpretations of sport from a philosophic viewpoint (49). The congress in Munch and Hans Lenk's presentation of sport as a suitable philosophic topic became decisive for my own lifelong interest in philosophy of sport. Soon after the Munich conference some American philosophers convened to launch the Philosophic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port. In 1973 the first issue of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 was published (35). In several ways 1972 was a turning point for philosophy of sport as a se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for my own interest in sport philosophy. From here sport philosophy found its way to Norway and through this and along several other roads to other Nordic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划界与批判--论体育概念研究中的主体性思维结构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层次,分析了我国体育界两种相互对峙体育观产生的主体性思维结构.强调指出,体育学者在进一步研究体育概念时,应注意划分"真"、"善"、"美"以及"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确立一种讲逻辑的理性--知识主体性思维结构,从而把这一问题的研究限制在应用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价值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斯泡特"(sport)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斯泡特"词义的演变历程、概念发展的哲学轨迹,以及界定标准、划分等方面作了分析,认为它是为了娱乐、消遣和健身,通常在户外开展,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竞争性、挑战性、不确定性和自明性的身体活动.进而告诫人们"斯泡特"不是一个可以、可能囊括一切的体育词汇.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