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雇人开家长会”这是我从某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据了解其原因有的是考试成绩差,怕父母知道后“修理”,有的是因父母忙,还有的是因父母文化水平低,形象差.怕到时给自己丢脸。这则报道反映了社会上两个很普遍的问题。一是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成绩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心中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二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所教的班掀起了一股名片热,不少学生拿来父母的名片互相炫耀,在一起自豪地“比爸爸”:看谁的爸爸“官”最大。有的学生竟将家长因工作、业务关系得到的名片收集起来,按官职大小分等级、赌输赢。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也印有自己的名片。学生的名片,有的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印制的,有的是看别人有而要求家长印制的,有的是家长主动帮孩子印制的。而所有这些名片,大都是同学之间用来互赠互换的。据了解,学生印的名片,不仅写自己的姓名、班级、电话、QQ号,而且还特别注明了自己在班级或学校担任的职务,有的还把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印在自己…  相似文献   

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每一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当然,我也不例外。 说来也巧,儿子入学时,正好我该接一年级。有的老师说:“你能教自己的孩子多好啊!”也有的老师说:“孩子在自已班里,他有仗势,有优越感,不好管。”教,还是不教?我确实犹豫过,但我想,只要自己不  相似文献   

5.
《福建教育》2014,(9):5-5
9月1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如期推出《开学第一课》,主题为“父母教会我”。在网络讨论中,学生们的回答堪称五花八门。有的说“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妈妈教给我的是责任”;有的说“父母间的爱及对我的爱教会了我怎么去爱别人”;还有的说“要当三好学生就要给同学送礼”。  相似文献   

6.
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们;我们和父母之间有代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爸老妈哪能帮得上呀!要是和他们说了,会“死”得很惨……如此种种,是我在和初中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关系”时,同学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娟 《班主任》2009,(11):57-57
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样事物比喻自己,有的学生把自己比作熊猫,有的比作苹果,有的把自己比作老虎……正当我开心地听着学生的交流时,一向活泼开朗的婷婷站起来说:"我把自己比作冰箱。"我以为她接着会说“因为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而我是个美食家”,可出乎我的意料,她却说:“冰箱是孤独的,它的心是冰冷的,而我没有好朋友,也不爱交朋友,所以我的心也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有关"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讲述一件父母为我所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父母总是把新鲜的饭菜、水果让给他吃,自己吃隔夜的;有的讲晚上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守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自己已很累了等。由于学生们的发言与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感到很满意。然而,意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多是“爱”和“关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有的父母往往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把本来让人神往的“呵护”变成了有害无益的“宠”了。我也听到过许多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任性、调皮、学习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胆大妄为、和老师对着干,令人心烦心伤……所以他们就有“必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板着面孔”的化身。上述种种,我看到了教育的困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很想尝试一下“父母”式的老师教育方法,而且一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我举两个具体事例。例一,一位体育委员因与同学们不…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模仿父母笔迹签字,有的改写考卷分数,有的干脆丢失试卷。“家长签字”失去了“光泽”,于是,我便在班内举行了一次以“家长签字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会,学生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  相似文献   

12.
乡趣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写父母亲的作文很多,但奇怪的是,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学生笔下所描绘的父母亲竟都差不多:下大雨了,父母冒雨到学校来送伞,自己却淋湿了;“我”生病了,父母焦急万分,精心照料;好吃的东西,父母佯装不爱吃,给“我”吃个够……似乎这些学生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的一样。问题出在哪儿呢?主要是大家都选择了天下父母亲都爱护孩子这个“共性材料”来写,而没有去发掘只属于自己父母亲的“个性材料”,所以才会千人一面,没有特点。本期中林思颖同学的习作《别提老爸的那张嘴了》则令人眼睛一亮,作文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对爸爸在三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举止的描绘,突出表现了爸爸幽默、开朗的性格,写出了爸爸的个性特点。其实,每个父母亲在性格、脾气和爱好方面肯定是有差别的,有的温和,有的急躁;有的喜舞文弄墨,有的爱养花种草,我们在写父母亲时就要努力挑选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这样写出来的父母才是你自己的父母,而不会是其他人的父母了。《爱鸟的外公》的小作者没有选择写“慈祥的外公”,而写了“爱鸟的外公”,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世上“慈祥的外公”很多很多,而“爱鸟的外公”却是独特的。文中,小作者用一系列细节描写将外公爱鸟、恋鸟的情感表现得充分、细腻,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坪坝镇中学是京山县最偏远的一所山区乡镇中学,全校1391名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近80%。“留守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们有的情感缺失,有的无人管教,有的放弃学习,有的出现行为偏差……该校全体教职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努力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开通“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京山县坪坝镇中学的“留守学生”大多居住偏远,家庭条件较差,家里没有电话,与在外的父母取得联系变得非常困难。为此,该校专门设置了“爱心电话室”,开通了“亲情热线”,为“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各班班主任建立了“亲情电话簿”,“留守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尽在其中。目前,该校已开通了八条“亲情热线”,安排专人管理,24小时为“留守学生”服务,“留守学生”一周可以免费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八(2)班有个女生叫丁春霞,父母在广州打工两年没有回家,她非常想念父母。去年腊月的一个早自习,该校校长李圭华在查学生寝室时,发现丁春霞在寝室里哭。问明原因,原来是她父母今年又不回家过年。李校长拨通了丁春霞父母的电话,她父母以工作忙、时间紧、回家花钱多等理由提出不想...  相似文献   

16.
洛日 《师道》2006,(4):32-33
因为看到一篇有关拥抱的文章,我给学生出了“回家拥抱父母”的作业,不是强制性的,希望他们都能做。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的高兴有的羞涩,有的故作不在乎却掩饰不住神情里的喜悦。听了他们的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错,孩子都这么大了!然而,孩子们也才这么大!  相似文献   

17.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女儿冬冬视若性命,捧为至宝。近年,我从境外返回内地工作,老朋友们相见,寒暄几句后必定问到我女儿。当他们得知我竟然“放飞”了孩子,并且既没让她飞到国外,也没嫁个阔佬时,吃惊之余多有不解,有的还埋怨我对孩子“没尽到心”,为我惋惜。其实,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只要自己感到合适,能走得轻快就好。对孩子是“放飞”,还是“留守”,不应该去刻意设定,只要父母与子女双方感到合适,都是可以的。第一次想到对孩子要大胆放手,是在我参加香港学生的一次春游活动中,与中文大学的几个优等生闲聊时。当时一位叫阿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听童话故事,有些孩子还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著名的童话故事。基于这一点,我采取摆摆、说说、写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编童话。 1.摆摆。首先,我以和学生一起参加自编童话比赛的资格,说出自己想编的故事是《小灰兔智斗大灰狼》,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编的是什么故事。有的说:“我想编好心的小松鼠”,有的说:“我想编长颈鹿得救了”;有的说:“我想编小猴种树”;有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徐州市有关部门在某中学搞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深思。过半家长不能客观看待学习成绩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知道了后,肯定会阴沉着脸,“这对我的自尊心的杀伤力是100%!”还有位学生写道:我最不能容忍父母对我藐视的态度。难道我不想考好吗?问卷表明,很多学生觉得父母过于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一位学生的话很有代表性:今天的成绩只能代表今天,如果这次考得不好,我自己也有紧迫感。盼望父母能尊重他们在回答“最不能容忍父母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很多孩子写道:不能容忍父母太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