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外活动结束了,我领着孩子们回班。几个调皮鬼像往常一样嬉笑着跑在我前面。他们一进屋就把门关上了。隔着玻璃门,我看见他们兴奋地跳着、笑着、喊着:“老师进不来了!老师进不来了!”那情景如同打了胜仗一样。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2.
户外活动结束了,我领着孩子们回教室。几个调皮鬼像往常一样嬉笑着跑在我的前面。他们一进教室就把门给关上了。隔着玻璃窗,我看见孩子们兴奋地在教室里跳着、笑着、喊着:“老师进不来了,老师进不来了!”那情景如同打了胜仗一样。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有些手足无措。但直觉告诉我,不能来硬的,但是我也不能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创新     
葛乃琴 《早期教育》2002,(12):19-19
幼儿升人中班后,我们让幼儿自由地到盥洗室去洗手而不再像小班那样由老师排队领着。可是,玩水是幼儿的天生爱好,许多幼儿利用洗手的时候乘机去玩水。于是我将洗手和数数结合起来,要求幼儿打开水龙头后,从“1”数到“5”,数完关上水龙头。我发现,数数的土办法还真管用,大部分幼儿不再玩水了。可是,有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在数到“5”后,竟继续数“6、7、8”,甚至更多。这样,我只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督促他们及时关上水龙头。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小班幼儿年龄小,美术活动很难开展。往往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大通,结果孩子们两三分钟就画好了,或者说:"老师,我不会画!"如何在小班开展好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呢?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的这个活动。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惊险紧张的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他们很喜欢听大灰狼和小鸡的故事.所以,我利用这一故事情节设计了本节活动.整个活动环节紧扣,层层递进.从"大灰狼"的出现,激起幼儿作画的愿望,到幼儿想办法画篱笆,补画添画,最后"大灰狼"的离去,是一个幼儿反复练习、反复评价的过程,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点名的学问     
在带新小班的一年 里,我针 对 小 班 幼 儿 的 年 龄 特点,采用了不同的点名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刚入园的孩子,在家访时,我就仔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家中的情况,包括其小名、昵称等,并一一记到笔记本上。刚开学点名时,我亲切地摸摸他们的头,叫着他们的小名,“东东”、“清清”、“甜甜”等,幼儿很惊喜“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小名芽”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减少了陌生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等到与幼儿熟悉后,我改换了点名的方式,让幼儿自报姓名并向大家问好,如:“我叫史嘉扬,大家好!”“我叫王云龙,我是男孩子。”等等,这样既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马咏 《早期教育》2004,(2):26-26
我一直认为,小班孩子只要稍稍哄哄、骗骗,就会乖乖听话的. 一天午睡时,其他孩子都睡着了,调皮鬼辰辰和丁丁却一直睁着眼睛偷着玩.这可不行:"你们快点睡吧.要是再不睡,大灰狼就会来找你们,把你们吃掉!"两个孩子一听马上乖乖地闭上了眼睛.我暗自高兴.起床时,我无意中听见辰辰对丁丁说:"老师说不睡觉大灰狼会来是骗人的.今天我没睡着,大灰狼也没来."听了这话,我有些愕然,但并没有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8.
陈桂香 《山东教育》2004,(15):33-33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不懂得什么是排队,做起来不那么容易。刚开始学排队的时候,常常是你刚让某某站好,回头又组织其他幼儿,结果他却跟没事一样,随意走动,特别是到课间做模仿操的时候,音乐响起,老师要迅速组织幼儿排队,此时,老师的心里特别着急,虽然有保育员阿姨配合,但还是有不守纪律的“淘气分子”一转眼就跑到一边去玩了。这一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次,我整理幼儿的玩具时,一条绳子启发了我,绳子是不是可以让幼儿连起来,让它变成一个新玩具———“火车”?于是,幼儿午睡起床后,我引导幼儿说:“老师这儿有一条绳子,咱们想想怎样…  相似文献   

9.
吴飞 《早期教育》2009,(6):50-50
为了让小班幼儿较好地掌握折纸技能,我设置了故事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幼儿在对故事情境的想象中学会折纸技能。如在教幼儿掌握两边对中心线折法时,我缓缓地讲道:“小红帽在树林里采蘑菇。遇上了大灰狼,大灰狼想要吃掉她,小红帽就跑回家。把两扇门关得紧紧的,不让大灰狼抓到她。”  相似文献   

10.
勿恐吓孩子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晚上按时睡觉,讲一些“大灰狼”、“大狗熊”等故事来恐吓孩子,造成孩子们心理中毒,到了夜晚孩子听到敲门声便恐惧地大哭大叫。儿科专家称此种症状为“大灰狼综合症”。幼儿思维是以无意想象为主,其特征就是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或与现实脱离。幼儿在某种刺激物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小孩子在听了“大灰狼”的故事后,便会不自觉地想象出大灰狼的情形,就好像大灰狼真的正向他扑来一样。因而,只要听到敲门  相似文献   

11.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数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园,老师把门关上后,幼儿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头转向门口,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哭声牵动着父母的心。萌萌小朋友边哭边说:"老师不要关门!我要找妈妈!"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孩子离开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环境,对老师陌生,难免有一种压抑感,而敞开的大门,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安慰。从此,当家长送孩子时,我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以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教师再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们精神上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他们情绪平静以后,教师拿出玩具让幼儿摆弄,告诉他…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音乐游戏,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今天这节音乐游戏,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录音机,欢快的乐曲声传遍了活动室的每个角落,我发现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还不时的跟着哼唱,有几个孩子竟然自己玩了起来。于是我决定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旁观者,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向孩子们讲解游戏的规则,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跳跃,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碰一碰鼻子,碰一碰小手,碰一碰脑袋……我再也顾不得做老师的那份矜持,像孩子们一样跳跃着来到了他们的中间,“我碰到老师的鼻子了!”“我碰到老师的脚了!…  相似文献   

13.
石守燕 《山东教育》2004,(12):39-39
为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我常常讲一些弱小的动物战胜凶猛动物的故事。有一天,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了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大灰狼掉到水里淹死了。讲完后,我问小朋友“故事好不好听?”“好听!”小朋友齐声说这时轩轩走上来小声地说:“石老师,能不能别让大灰狼死?”我听了心里一愣:“轩轩,大灰狼是坏蛋,为什么不让它死?”“可它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呀!”多么可贵的童心!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小朋友来“处理”大灰狼。“它欺负小白兔让老师来批评它!”“跟它妈妈说说!”“……”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最后选择了“让大象把大灰狼从…  相似文献   

14.
时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有位老师利用小班孩子喜欢望远镜的特点,想了一个办法:她告诉孩子,老师有一架能把每个人在家的表现看得清清楚楚的神奇的望远镜,希望孩子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让望远镜喜欢的好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他们将孩子的表现悄悄告诉老师,但不揭穿“望远镜”的秘密),这个办法果然“行之有效”,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乖多了。这样做似乎效果显著,我却感到有些不妥。第一,这种神乎其神的“望远镜“是子虚乌有的,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  相似文献   

15.
早上,小朋友们正在叠手绢。我一边打扫室内的环境卫生,一边照看着幼儿。“郭老师,你看我叠的小免像不像?”忽然,陈静小朋友手里举着“小兔”来到了我的跟前。我看了看,忙说:“像,像只长耳朵的小兔。”谁知,话音刚落,就听到:“郭老师,你看我叠的像大灰狼吗?”“老师,你看我叠的金鱼。”“我叠的是娃娃床?”……说着说着,他们竟然都跑到了我的身边。我立即摆摆手,说:“请大家回到位子上,郭老师挨着个看。”他们立刻都跑回了座位,巴不得老师早点看到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刚升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午睡是最头疼的事情。今天,吃过午饭,散完步,我带领着小朋友回到活动室,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蓓蓓小朋友,马上就哭了起来。我怕其他小朋友受到影响,就赶快采用游戏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一招还真奏效,其他幼儿没有跟着哭闹。我灵机一动,何不尝试用此方法引导幼儿入睡。当组织完幼儿喝水、入厕后,就和小朋友玩起了“听音”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活动室有什么声音?”由于活动室声音嘈杂,小朋友们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接着,我就用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说:“老师听见…  相似文献   

17.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在我上幼儿园时就会玩,直到现在,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也常常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自认为其乐无穷。可就在今天,这个游戏让我清醒了许多。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文文(系化名)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文文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文文,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好,那文文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6,(10):33-34
去年夏天,应国内一所儿童教育研究院的邀请,我为他们暑期举办的高级研讨班做了两天介绍北美当代部分幼儿教育流派的讲座。当我介绍到其中的游戏之奇妙幼儿教学法(Jouer,c’est magique)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时,有几个学员问我:“以前就听说过国外的幼儿在幼儿园就像放羊一样整天玩耍,北美的幼儿教师不怎么教幼儿学习知识。那你们老师的作用怎么体现呢?这种游戏之奇妙法是不是就是那种老师不教幼儿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代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幼儿也是一样,他们是通过自己实践,观察或是通过老师、父母传播得到的,为此,幼儿教师就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并要随时充实自己。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带小班,班上有名很淘气的男孩子叫刘乐。他“好动”、“不遵守纪律”,集体活动时,别人都和老师在一起做游戏,只有他在墙角玩土、  相似文献   

20.
吃香蕉     
在小班助餐时,我发现小班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对吃午点没什么兴趣。每次吃午点,总会剩下好多水果。一会儿这个孩子说:“老师,我吃不下了!”一会儿那个孩子讲:“老师,我不想吃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很着急。老师给孩子们上了好几次有关水果的课,可孩子们还是过后就忘了。今天中午的水果是香蕉。发水果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直接把香蕉放到盘子里,不剥皮了,让孩子们自己剥。孩子们起床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去吃午点,而是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告诉他们:“今天的小香蕉忘记脱衣服了,只有勤劳能干的小朋友去帮助小香蕉把衣服脱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