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2.
罗文明 《上海教育》2006,(10A):28-29
记得在1998年,学校安排我任高三政治教师。不甘平庸的我担心稚肩难挑重担,就多方拜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中学政治教学之法。然而,我总觉得进步不大,心中始终蒙着一层阴影。1999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兄弟学校一位老师家里看到一本《上海教育》(1999年第二期),匆匆浏览一遍,我就被她吸引住了。《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人怎样做人的人》《教育科研在申城》《请为学生而上课》……不正是我在寻找的东西吗?第二天,我就到邮局给自己补订了一份《上海教育》。从此,《上海教育》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每期必读,并作抄,写体会,案头上的《阅读笔记》日渐丰腴,我的教学水平日渐精进……  相似文献   

3.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4.
欣逢《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之庆.我衷心祝贺她越办越好,璀璨辉煌。回首望,我与《江西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人生的坐标、活动的舞台、一生的至爱。我和她命相系、心相连、情相依,永远难舍难忘。1953年.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的学生.这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看见了《教育工作》(《江西教育》前身)杂志,细读之.如遇知己般喜悦.  相似文献   

5.
一、教会学生感恩 1.与校本课程结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设计校本教材的时候,我将学生的钢笔字临摹、毛笔字临摹用本,选取了《孝经》、《弟子规》、《三字经》中的有关感恩的语句,让学生从古圣先贤的教育中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6.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8.
雒宏军 《班主任》2008,(12):46-47
《班主任》杂志2008年第8、9期合刊刊登了史峰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老师,别让教育夹裹着侵害好吗》。文章借一位学生之口,讲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教育方法可能对学生权利造成的侵犯,从而导致教育之中往往夹裹着侵害。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教育惩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绍妹 《山东教育》2012,(29):52-53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1.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等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教育文汇》2012,(7):37-37
转眼间我已从教六个年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句教育格言是德鲁克在《旁观者》里说的一段话:对于好老师而言,没有所谓的坏学生、笨学生或懒学生之别。好老师有两个共同点:他们满怀热情,他们非常负责。  相似文献   

11.
陈曦 《教育艺术》2004,(2):23-23
读了《教育艺术》杂志发表的《角色转换带来的喜悦》一文,我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浮现在脑海中。《角色》一文是从教师的角度讲教育艺术产生的显著效果,现在我想从学生的角度,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来谈谈教育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读者心声     
《教育科学论坛》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我认真研读了《教育科学论坛》2020年第10期"高阶思维专题"的四篇文章之后,收获颇丰:选题不错。训练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品质,是学生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选题抓住了新课改的关键点和核心;非常务实,助力一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漓江出版社打算出版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嘱我写序,我感到非常荣幸。无论对于我,还是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女儿,《爱的教育》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因此,一提起《爱的教育》,我就禁不住心潮起伏。  相似文献   

14.
"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会钟爱他人,积极向上。"(师范教材《心理学》)这句话语给我深刻印象。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多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些理解和支持,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这些鼓励和表扬,消除了学生对我的心理障碍,纠正了逆反心理,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而积极向上。在我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12年3-4期隆重推出《"生本教育"实践专辑》,我得以走近"生本"理论。郭思乐教授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郭教授认为,真正的教育:"教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读了贵刊2O03年第六期《抓住一切教育时机鼓励学生表现真我》一文,我深为作者表现出的教育机智,体现出的超前教育观念所折服,作者的一些做法我非常赞同:“学生的思维火花应得到保护,学生敢于小说大师的作品挑战的精神非常难得”,并抓住了“最近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因与家长发生矛盾差点儿走上轻生的道路,一直想在保护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教育,现在正是教育的良机”。不过,我觉得有些话要说:我认为应该弄明白雨果的《“诺曼底”遇难记》所要表达的、要让人领悟的是什么?难道仅仅的是否保存生命的问题吗?我以为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是人…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主办、新郑市和庄镇中心学校工作站承办的《教育科研论坛》创刊七周年文艺专场活动在新郑举行。《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站长李登印首先向教师、学生和家长亮出了拿手好戏《教育科研论坛》我爱读;  相似文献   

18.
正刘卫平是厦门市教育界中我所仰慕的为数不多的名师及名校长之一。每当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谈到刘老师的说法和做法的时候,班级的学生总以为我与他较为熟络,实际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这并不妨碍我"高攀"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从最早的《教育中的细节》到后来的《和师生一起成长》,到最近《福建教育》刊发的"校长写给新教  相似文献   

19.
正《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最后一课,是在进行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教育、家庭亲情教育、分担家务教育、家庭历史与传统教育之后设置的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为背景和依托,围绕消费问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的必要开支。学习合理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接触生本教育,是2006年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了郭思乐教授写的文章《教育要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后来,我又在《教育研究》等杂志上读到他的其他文章。郭教授对当前教育弊端的种种分析、对解决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