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学习意志尚不坚强,主要靠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参与学习的能力培养以及参与过程的成功体验来保持其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学习.就这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师生等级观念较重,这虽然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管理,但它削弱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我坚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意识越强,参与程度越高,则说明教师指导得越合理得法。而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则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外部的学习逐步转化成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所谓“参与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参与的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越深,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主动地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设置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这种勾通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是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认识的主体,知识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程度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连军霞 《学周刊C版》2014,(8):100-100
现代教学提出学生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代之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主体参与,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如何交往互动的。这取决于教师能  相似文献   

9.
陈烨 《学周刊C版》2014,(7):113-113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主动完成.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激情.消磨学生的毅力.学生只能是机械而被动地参与教学.这样的学习是繁重劳累而无效的。现代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而且更为关注兴趣情感的激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快乐教学”理念。实现快乐教学。让学生愉悦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与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人。它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1.数学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尝试在引入新课之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在平时课堂上推导公式定理之后,常让学生归纳方法思路,每章结束之后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拓展引申,结合实际撰写小论文。这样做效果就好,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龚成煊 《甘肃教育》2007,(12S):45-45
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郁海侠 《学周刊C版》2014,(7):122-122
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学生只有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在快乐中进行学习。相反,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的无趣.而降低学习兴趣与教学参与度.这样的教学自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正是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已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将开放式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中体验、理解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升华地理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在信息反馈中建立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注重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定位于育人,其基本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地听讲.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呢?那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数学、怎样运用数学。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17.
一、拟订目标.激发主动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之一是落实课程目标。地理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特点等来拟订教学目标,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亚洲复杂的气候”(人教版)一课时,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出以下学习提纲: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2.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重新审视传统教学的弊端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本人认为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教材及高一年级学生特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辩论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