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当代剧作家过士行关注着因沉迷于"艺道"而忽视世俗生活、错过世俗幸福的特殊群体。随着《鱼人》、《鸟人》、《棋人》、《坏话一条街》四部剧作的渐次发表,过士行笔下人物回归世俗生活的步伐渐快渐大。从剧中"超凡者"对世俗幸福态度的变化、作者赋予剧作的悲剧感与喜剧感的消长、"追随者"丰富世俗幸福的方式以及"旁观者"的世俗要求这四个角度入手分析,可以梳理出过士行剧作中呈现的世俗化倾向。过士行的"世俗",不同于文坛上其他的"世俗文学",而是个人的解放与自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荒诞喜剧创作经历了从借鉴西方到寻找自身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过士行创作的《鸟人》是一个独特的文本。《鸟人》虽继承了京味儿话剧的民族形式,更以怪诞人物的塑造和象征空间的建构打破了现实主义的框架成为一部现代寓言。剧作中互相解构的对话和翻转的戏剧结构,诗意而怪诞地呈现了交流的徒劳这一根本处境。《鸟人》戏剧性地演绎了“成心”和破除“成心”的过程,以庄子的道家思想揭示了这荒诞背后的深层缘由。该剧一方面直面了九十年代初跨入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文化碰撞、文化误读的当代命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另一方面使“荒诞”真正有了具有民族性的精神内核。因此《鸟人》可以看作过士行探索“荒诞”的民族形式和内核的一个成功突破。  相似文献   

3.
褚云侠 《语文知识》2013,(1):88-89,100
过士行的剧作《鸟人》是公案意味颇浓的一部剧作,在笔者看来,以"禅宗"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解读《鸟人》,才是理解这部剧最为有效的途径。《鸟人》是围绕着"自性"的回归展开的,它以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题材为载体,勾勒出了众生世界"自性"的迷失与找寻,也承载着作者豁然开悟的微妙过程。  相似文献   

4.
常剑钧是广西戏剧的领军人物,其剧作既注重发展广西地方剧民族剧中的传统元素,也注重剧作本体的创新。其本体创新主要表现为:戏剧结构的多样化、戏剧人物的整体性审美追求和山歌、调子的新运用。在剧作精神上,常剑钧在剧作中展示了关爱人性、关爱人生存状态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电影《暴雨将至》是一部有着现代剧作结构的优秀电影,在世界电影殿堂中占有重要一席。一直以来,国内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侧重于现代电影理论分析,有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文章从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两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的剧作元素,由此探讨影片在文化诉求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在分析中可知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都是导演实现其文化诉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迪伦马特的剧作是介于传统戏剧和荒诞戏剧之间的一种戏剧艺术,他创作的悲喜剧有独到的美学意义。首先他塑造的戏剧人物打破传统悲剧和喜剧人物有固定程式,具有新的审美价值。其次他的剧作往往用喜剧的场面表现悲剧的主题。第三.他借助于怪诞的手法增加喜剧效果.制造距离感。  相似文献   

7.
曹禺早期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普遍存在着的人物“出走戏”的结构模式,其中蕴含着作者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现认为生的常态是“困境”,而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泛滥,批判了“出走”(逃避责任)的行为,认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这种生命哲学观是对“五四”过分强调个性张扬的反思,然而这种反思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峙中也难免会产生道德的困惑。这种困惑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播种状态的反映,也是产生曹禺早期剧作和后期剧作不同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西本土代表剧作家常剑钧始终立足于八桂大地,秉持开放、多元的创作态度,将本土审美意识融入剧作,在用浪漫主义形式去表现现实题材、用自己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去塑造鲜活舞台人物的同时,从根本上凸显了自己的本土情结和“广西气派”烙印。通过剖析常剑钧剧作,从其对本土生活的开掘、对本土理想化人格的树立以及对广西本土文化元素的自觉、自省和自信等三个方面,论证其剧作鲜明的本土情结,以深入了解当代广西少数民族剧作家创作现状及成果、准确地把握广西本土戏剧的发展路子,这对促进广西民族戏剧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禺剧作诞生后,一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他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人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人物的爱情与出走两个方面来说明曹禺剧作中的悲剧情结,并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思想。《安娜·克里斯蒂》是其剧作之一,讲述了剧中小人物多舛的命运和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剧中几个主要意象——海、雾、陆,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是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突出课堂教学的四个"亮点"一形象、情理、幽默和理论联系实际,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佛教作为中国几大重要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早已和中国文化浑然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生活领域,无一不被佛教的熏染。尽管部分国民"神"佛"不分,佛道合一,但丝毫也不影响佛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不管内容、题材形式,却不能不受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映象》看中国民间乐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母体(原生态)乐舞,母体乐舞是传统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化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理论在六十年代被朱光潜等学认为是克罗齐表现主义艺术理论乃至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中国翻版,这是一种不确切的论断,周谷塬艺术创作理论是他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论艺术创作理论,他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原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改造的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CAI课室的多媒体功能进行教学的新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关爱他们,创建文明和谐社会,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树立“老龄”意识,弘扬孝亲文化、推广孝亲知识,大力宣扬公德精神、营造尊老敬老风尚,同时构建推广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重点推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双向互动,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反对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孝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善事父母的伦理意识;是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元意识。提倡孝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对社会的爱心,培养爱国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是传统南拳的主要发源地和流传地之一,且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分析了传统南拳进入福建省高校的优势,并提出了传统南拳进入福建省高校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系统的需要,但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手段繁多,不好掌握.本文系统地分析总结了现代各类电子系统的设计手段,并提出了现代设计手段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