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设立《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能增进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有时《家长园地》却成了“广而告之”通知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近年来,我园把加强《家长园地》建设作为搞好家园共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变三注重”密切了家园联系,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为全面形成家园合力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家园共育和谐发展,既需要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及开放性原则,也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互相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当前家园共育存在家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偏差、家长与幼儿园互动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调以及监督治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通过回归正确的家园共育角色定位、拓展家园共育形式与内容以及完善家园共育监督管理机制等方式纾解。  相似文献   

3.
郑佳 《天津教育》2022,(11):156-158
<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校园网络的有效构建缩短了幼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园互动交流更为高效,改善了以往家园互动意识不强、沟通质量差及沟通缺乏连续性等情况。本文对以“网络”为媒介的家园共育有效策略进行探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家园共育的开放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方式往往局限于家长会、家庭访问、  相似文献   

4.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的建立,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再局限于家访、电访、面访、家园联系册等形式,E-mail、网上论坛、网站发布等已成为家园沟通的新载体。而其中,有着“新平台、新资源”特色的幼儿园网站,成为家园共育的一大亮点,幼儿园设立的班级博客对传播班级信息,与家长沟通、合作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挥班级博客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共享家园信息、更好地促成家园同步教育和合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的浮躁情绪与幼儿家庭陪伴的缺失,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及园所文化的形成,家园共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将家园共育的优点有效放大,还能促进学习型园所文化的形成。但教育主体理念的不统一、家庭教育的跟踪问效不明显、共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持续性,都成为家园共读模式和学习型园所文化形成的障碍。探索家园共读、创建学习型园所文化的实践研究是以幼儿园为基地,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四方协同开展家园共读,提高园所保教质量及家长的育儿水平,培养师幼终身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在园所师幼及家长中倡导、推行群体价值观和行为文化,是幼儿园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具有实践和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蔷 《天津教育》2014,(23):20-21
有学者说:“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各具特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学校“特色”不是自己标榜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点滴积累、反复验证、逐步形成的。我园自2001年开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探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家园共育策略,解决家一园教育脱钩,缺乏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等实际问题。在十几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以“家园共育,让幼儿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为宗旨,从改变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旧有关系入手,不断转变观念,形成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型伙伴关系,使“家园共育,共同成长”的办园特色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7.
家园合作共育活动是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大事,彼此只有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和信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4年来,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家长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和科研课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不仅密切了家园之间的关系,加深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园沟通顺利展开,而且还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优化了家长的教育能力结构,使家长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作伙伴。一、在庆贺节日活动中,训练家长的表演能力每当节日的来临,我们开展了“迎新春”、“爱妈妈”、“庆六·一”、“敬教…  相似文献   

8.
<正>在幼儿园,传统的家园共育很大程度地建立在以语言为枢纽的联系上,教师以口头或是笔头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地会注重以视频的形式反馈。我园近年来开展的以"微课"为媒介的家园共育打破了传统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通过将视频这种声像具备的传播手段引入,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分享性的特性,让家长在这个共享平台里,不仅能够不再被动地去接收各类幼儿园教育信息、家园互动信息,并且能自制短片,上  相似文献   

9.
杨照辉 《甘肃教育》2014,(12):24-24
正家园共育研究信息主要是指在家园共育的研究活动中,家长、教师、幼儿及社会等对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的认识、看法等信息,以及幼儿园对这些信息的提取、整理、分析和反馈。然后,幼儿园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活动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一、家园共育研究信息的收集在收集家长的信息中,我们采用的形式通常有: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活动观摩后反馈意见,以  相似文献   

10.
如何教育好现在的幼儿,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的崭新课题。笔者认为,家园共育仍是幼教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园针对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围绕“启蒙教育”这个主题,做“奠基工程”这篇文章,探索了“家园共育”这个课题。一、共同参与,构筑幼儿乐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办园经费不足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我园建园之初,除了成人化的建筑外,其他一片空白。要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园内环境,其经费缺口更大。于是我们以“家园共育”为契机,探索了一条以园养园,依靠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办园的路子。一方面吸呐家长力所能及的赞助资金,用于…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班幼儿刚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可以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制作“幼儿一日情况登记表”、“幼儿园独立篇”、“家庭独立篇”等.这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园共育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共识。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乡村幼儿园家长和教师为调研对象,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与家长每学期交流频率总体不高;家园共育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单一;部分家长与教师对对方在家园共育中的满意度评价较低。为改善家园共育的效果,提出了以下对策:各地政府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家园共育宣传力度;重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更新乡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家园共育观念;丰富乡村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3.
“家园共育”园地,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一个纽带,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办好“家园共育”园地,通过它促进家园双方教育目标上的共识与一致,教育步调上的同向与同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我们的目的。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几年来,我园广大教师努...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做好家长工作,实施家园共育,这本不是个新话题,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家园共育往往在做表面文章,家园间的联系形式很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交流主题不突出、共育目的不具体、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原因导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幼儿园制定了主题性的家园共育计划,并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为主题在中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的过程整理如下:一、实况重现片段一:一日,幼儿离园后,三位幼儿在家长的照看下玩耍,忽然,一位幼儿被推倒在地,另两位幼儿立刻骑在他的身上,并做出了攻击性…  相似文献   

15.
疫情阻挡了家长进园的脚步,却挡不住家园共育的热情.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双向奔赴和成长,我们要用心、用情、用爱来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不断优化家长工作,让家长对孩子的在园生活看得见、听得见,从而提高家园共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我园“打开幼儿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让家长了解幼儿,让家长关注课改!”潜心探索、探究“家园、社区”共育。第一招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虽然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家长的工作量,教师每周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每个幼儿填写在园各方面较为典型的表现,同时家长的填写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  相似文献   

17.
近丽年,我园教研组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在家园共育的早期阅读研究中,我们坚持教师的专业引领,坚持家园互动。首先,注重通过各种活动从多角度潜移默化地帮助家长形成对早期阅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天津教育》2013,(1):65
家园共育,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天津市和平区第五幼儿园是与和平区第三幼儿园整体合并、实现优势资源整合的新型园所,是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园所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特色,形成了"对待幼儿真心、对待家长实心、对待同事诚心、对待社会热心"的良好园风。园所努力打造幼儿、教师、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共享"型园所文化,创建"办园水平示范化、人才培养专业化、课程建设品牌化、资源配置优质  相似文献   

19.
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珍 《甘肃教育》2001,(11):13-14
家园共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目标的教育过程,怎样搞好家园共育,也是幼教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以及教师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相互联系、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家园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共识。“家长开放日”既是连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又是维系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实…  相似文献   

20.
在防疫常态化的特殊时期,幼儿园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家长邀请到班级观看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录制并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园游戏、生活的短视频成为家园共育的新形式。我所在的小班,正处于入园的第一学期,如何帮助幼儿和家长克服分离焦虑,支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意义,建立家园和谐关系,为家园共育打下坚实基础,是这个阶段家园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