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彝族传统的婚姻制度"族内通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兄妹不婚",彝语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的截然不同。特别是彝语的亲属称谓二元关系词,有其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彝族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文化信息。研究彝语中的亲属称谓二元关系词,是研究彝族社会,尤其是研究彝族家庭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彝语被动句大体有屈折形态和分析形式两大类。一些彝语方言通过屈折形态来表示主动被动,凉山彝语通过动词或者代词语调的变化来实现句子的被动意义。而另外一类如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是属于分析形式被动,除少数无标记被动类型外,大多数属于有标记的被动类型,它通过一些被动标记词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关系,其句型一般为S+O+?a33(被动标记)+VP。本文将从彝语纳苏话的被动标记词、语法结构以及句义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对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官话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属称谓词是汉语各类词中最能反映当地面貌的词类之一,基于此文章以亲属称谓词的视角探讨官话的词汇特点。根据董绍克的方言比较理论,官话亲属称谓在构词、义值、义域、范畴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特点,另外还体现一定的文化性。和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的比较丰富了官话亲属称谓词的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对普通话和潍坊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从而得出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的一些异同之处.并通过对潍坊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分析,揭示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彝语正反问句有着丰富的形式,可以采用直接重叠、肯定否定重叠、肯定否定重叠中间加语气词三种形式,可以重叠主要成分、也可以重叠附加成分,对双音节词进行重叠时既可以重叠前一音节,也可以重叠后一音节。与汉语正反问句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较多的民族语言特色,虽然自身有方言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共有助词式、选择式、反复式和重叠式四种形式.是非疑问句演变的路径:一是正反选择问“V+ 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V”→反复问的缩略形式“V+neg”→助词式“V+助词”;二是正反选择问“V+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 +V”→VV式.前一种演变路径在汉语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后一种演变路径,彝语方言八堡话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彝语和汉语同属一个语系,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影响,在文字、语音、语义上都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结合部分辞书的各种注释,用彝语和《诗经》部分篇章在语词、语音、语义上的比较印证彝、汉语一些字词在语音、语义上的相似、相近、相同,指出部分汉语注释不清楚、概念混淆或解释错误的字或词,并说明彝、汉语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有不少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8.
尼苏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所操的彝语属彝语南部方言,对尼苏话做语言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从语言层面透视尼苏人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彝语南部方言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尼苏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状况以及经济文化生活,这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诺苏彝语(彝语北部方言)中有一种语音、构词和语义都有别于一般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而以往的诺苏彝语研究根本没有重视对这些双音节长音合成词的研究,本论文深入研究双音节长音合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音、构词及其语义。  相似文献   

10.
三官寨彝语“形修名”结构有两种语序:居前和居后,这两种语序不同于其它彝语方言的形修名语序。结合标记理论和其他藏缅语的情况,探究了彝语特殊形修名语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彝语诗学论著的文本形态是彝语五言体韵文,在结构上有着程式化的模式,理论阐述与诗论作者的创作密不可分。而汉语诗学的文本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语体上以散文体为主,韵文体形式的论著所占比例很小,文本结构上也不存在某种模式。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在语言形式方面都有着直观、形象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存在大量的词重叠用法,主要有AA、AAB、ABB、ABA、AABB、ABAB、ABAC、ABCB及ABACC式等九种主要类型。作为一种超词结构,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词重叠有调量作用,有时量或动量增加,程度加深,表褒义的情况,但也有更多的减量,表贬义。无论哪种情况,词重叠的灵活使用使彝语纳苏话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这可能源于彝族固有的诗意思维与诗化表达叙事传统,词重叠及其使用属于彝族诗体言语结构及其方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彝语属于汉藏缅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彝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彝语声调研究在彝语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诺话作为彝语北部方言中的语言之一,与其他语言不同,尤其表现在以诺话的声调方面.了解以诺话声调及变调的现象,进而找出变调的原因及规律,对研究彝语声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彝语是SOV型语言,大部分的语序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但也有一部分语序不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通过对彝语语序的梳理,列举了彝语语序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为彝语的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彝语是SOV型语言,大部分的语序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但也有一部分语序不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通过对彝语语序的梳理,列举了彝语语序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为彝语的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言是民族识别的要素,与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彝语对人和民族、彝族的父子连名制和六大支系的来源、彝族政权与君长名的关系、彝族的亲属称谓制度、彝族古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等五个方面的称呼,可见彝族词汇的构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彝语称人词汇的解析在彝族文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句是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事物的一种句式。汉语存在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对于存在句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个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过存在句,如白语、羌语、藏语以及哈尼语等。文章通过参考现当代汉语中存在句的句型、句法、研究方向以及语义结构等相关内容,结合补其村白彝语语料,对彝语存在句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分析其用法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其特殊性和地方特色,概述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米瑞瑞 《文教资料》2011,(11):46-47
汉语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分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三个方面归纳了榆林方言的亲属称谓,分析说明了个别具有榆林特色的亲属称谓语,并通过对其称谓词的文化特征的研究,诠释亲属称谓作为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以及其间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凉山彝族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阐述了母语(彝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汉语)普通话习得的负效应,并提出凉山彝族人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